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230页(3548字)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产妇,尤以初产妇更为常见,多发生于产后的3~4周。相当于中医乳痈或乳发。

〔病因病理〕

常因乳头发育不良,或各种原因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以及乳管不通等,引起乳汁淤积,而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也可因乳头破损,或婴儿患口腔炎,以致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乳管所致。另外,产后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也为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乳痈多为乳汁淤滞,经络不畅,乳管阻塞,败乳蓄积,化热成脓。或因产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肝郁胃热,经络阻塞,气血瘀滞而成。并提出发于哺乳期为“外吹乳痈”,发于妊娠期为“内吹乳痈”。

〔诊断要点〕

1.初起患者有高热、寒战、头痛、四肢关节疼痛。

2.患侧乳房肿大、疼痛,局部乳房变硬,皮色发红,有明显压痛,乳汁分泌减少。

3.炎块于数天内软化而形成脓肿,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白细胞增高。

4.若向深部发展,常形成乳房后脓肿,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辨证分型要点〕

1.肿疡期:乳房肿胀疼痛,皮色微红,或有肿块,乳汁分泌不畅。伴恶寒发热、头痛、胸闷不适、舌苔薄黄、脉弦数。

2.成脓期:肿块增大,皮色掀红、灼热,按之应指,乳窍或有溢脓,壮热,口渴喜饮,舌苔黄,脉弦数。

3.溃后期:脓肿溃破,脓汁黄稠,或挟乳汁,若脓汁畅泄,肿消痛减而愈;若脓出不畅,波及其他乳络而成“传囊乳痈”;若乳汁由疮口溢出日久,每多形成乳漏。

〔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一)证型论治

1.肿疡期。

〔治则〕疏肝清热,通乳消肿。

〔方药〕瓜萎蒡汤加减。

瓜蒌20g 牛蒡子20g 天花粉15g 黄芩20g 陈皮15g 生栀子15g 皂角刺20g 青皮20g 柴胡15g 金银花40g 连翘25g 甘草10g

〔加减〕通乳加山甲15g,王不留行20g,漏芦15g,木通10g;气郁加橘叶15g,川楝子20g;热重加石膏20g,黄连15g;肿痛重加乳香15g,没药15g,赤芍20g;恶露未尽加当归尾20g,益母草20g,川芎10g。回乳加焦山楂25g,焦麦芽25g。

2.成脓期。

〔治则〕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透脓散加减。

当归20g 生黄芪40g 炒山甲20g 川芎15g 皂角刺20g

3.溃后期。

〔治则〕排脓托毒。

〔方药〕四妙汤加减。

炙黄芪40g 当归20g 金银花20g 炙甘草15g

〔加减〕若形成传囊乳痈,可参照肿疡期或成脓期的治法。

(二)内服中成药

1.功劳去火片,5片,每日3次,口服;

2.清热化毒丸,1丸,每日3次,口服;

3.犀黄丸,3g,每日3次,口服。

(三)外治疗法

1.肿疡期:宜通乳消肿。

(1)乳房按摩:适用于乳汁不通,瘀乳较重者。先局部热敷,再用五指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将瘀乳按出。

(2)外敷药:金黄散、玉露散、水调散大范围外敷,见干即行更换。或选鲜蒲公英、鲜菊花叶,捣汁外敷。

2.成脓期:宜提脓祛腐。循乳络方向作放射状切口,若为乳房后脓肿则作乳房下弧形切口,并加用九一丹或八二丹,外敷金黄膏、玉露膏或油调膏。

3.溃后期:宜生肌收口。脓腐未尽者,可继用成脓期外敷药物;脓尽则改用生肌散和生肌玉红膏外敷;若形成乳漏,待无脓汁时,可外敷生肌散,加盖敷料,一周后即可愈。

(四)单方验方

1.初期可选芒硝局部外敷,每日3次。

2.初期选用杖根捣碎外敷。

二、西医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急性乳腺炎,若感染不重,可适当口服抗生素,选用广谱的阿莫西林、头孢拉啶以及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或利君沙等口服。

若感染较重,则选用青霉素族药物肌注或静脉滴注。

(二)回乳治疗

为防止感染扩散,避免抗生素对婴儿的影响,对于重症感染者,应终止哺乳,改用吸乳器吸乳,可口服乙烯雌酚1~2mg,每日2次。或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每次2mg,每日1次,至收乳为止。

(三)局部治疗

1.早期可作热敷,或用25%硫酸镁热敷,亦可用含100万单位青霉素的生理盐水20ml注射在炎块周围,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1次。

2.形成脓肿后应及时切开排脓,加以引流。

(1)行放射状或乳房下缘弧形切开,避免损伤乳管。

(2)若炎症明显而无波动者,应在压痛最重处穿刺,及早发现深部脓肿。

(3)切开后应以手分开脓肿的隔膜,以利彻底引流。

3.后期可经常局部消毒,及时更换敷料至痊愈。

〔调护与预防〕

1.保持乳房局部清洁,养成定时哺乳习惯。

2.保持心情舒畅,忌过食肥甘厚味,以防肝郁胃热。

3.产后可用橘核30g,水煎服,可避免乳汁瘀积。

4.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必要时配吸乳器帮助吸空。

〔现代研究〕

近来人们选用“腥草注射液”治疗急性乳腺炎,收到良好疗效。本剂型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通过体外实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促进外周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形成。肌注1次2~4ml,1日4~6ml,或1次20~10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