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310页(2302字)

结肠长度仅为小肠的1/4,位置隐蔽,损伤机会较小肠少。结肠开放性损伤多于闭合性损伤。结肠肠壁薄,血液循环较小肠差,故损伤后不易愈合。且肠内容物为大便和大量致病菌,损伤后常导致严重的腹膜炎。同小肠损伤一样结肠损伤属祖国医学“内伤腹痛”范畴。

〔病因病理〕

1.外伤:以穿刺伤多见,如战时火器、伤刀伤等。可发生在结肠任何部位,多伴有其他脏器损伤。闭合伤多见于撞击、挤压,常发生在位置浅、贴近腹壁的横结肠和乙状结肠。

2.医源性损伤:在手术、内窥镜检查及灌肠时,也可发生结肠破裂穿孔。

由于结肠肠壁较薄,血液循环较差,位置相对固定,故外伤后破裂穿孔机会较多,而愈合的能力不如小肠。结肠破裂后,肠内容物的刺激性一般较小,但所含细菌则较多,其感染力强,尤其是腹膜外部分肠管损伤,早期症状可能不严重,但感染的危险性大,后果严重,常引起严重的腹膜炎及腹膜后感染。

祖国医学认为,结肠损伤后,大肠传导失司,糟粕浊气外溢,与瘀血互结,瘀久化热,致使湿热火毒内生,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病理变化。

〔诊断要点〕

1.有明显的外伤史。

2.腹膜炎表现:腹痛,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高热,寒战,腹式呼吸减弱。脉率、呼吸加快,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

3.腹膜后部分结肠损伤,腹膜炎体征不明显,但感染中毒症状严重。结合病史,高度怀疑时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4.X线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

5.超声检查腹腔内积气积液。

6.腹腔穿刺抽吸液为脓臭粪便样。

7.血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鉴别诊断〕

1.膀胱损伤:少尿,尿中有红细胞,腹腔抽吸液为尿液。

2.小肠损伤:腹膜刺激征出现早,结肠损伤出现较晚,且以感染中毒表现为重。

〔辨证分型要点〕

参照小肠损伤。

〔治疗〕

一、中医治疗

参照小肠损伤。

二、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同小肠损伤,惟手术疗法同小肠损伤不同,处理方法以肠外置和肠造瘘术为妥。

1.单纯修补术:适于细小穿孔,尤其是腹腔内有腹膜掩盖部分损伤。

2.修补缝合加结肠造瘘:损伤较大但血运尚好者,行缝合修补后在近侧做结肠造瘘。

3.结肠外置造瘘术,适于结肠损伤严重,或肠壁的活力较差,单纯修补后可能不愈合者。

4.腹膜后肠管损伤,应在腹膜后间隙中放置引流。

〔预防与调护〕

1.行造瘘术者,应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

2.其他参照小肠损伤。

〔现代研究〕

由于结肠的生理特点,对结肠损伤,以往多行肠外置和肠造瘘术。近来有人报道采用外伤性穿孔Ⅰ期修补加腹壁开窗固定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方法是将创伤周围修剪后进行双层修补。然后从切口外侧腹壁开窗,开窗大小一般比肠修补部位直径大0.5~1.0cm、棱形切除皮肤及皮下组织,剪除相对应的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开腹壁肌层后打开腹膜,将腹膜与穿孔周围结肠紧密缝合,以免渗液进入腹腔。开窗腹壁暂用凡士林纱条引流,预防开窗部位回缩。术后10天如无腹腔及腹壁伤口感染,将开窗部分腹外斜肌腱膜及皮肤缝合。据介绍,该种方法适于穿孔直径小于肠腔直径者,其优点是:

(1)基本不改变原肠管的血液供应;

(2)造成修补部位相对低压,减轻肠蠕动及肠胀气对损伤肠管的压迫作用;

(3)易于观察肠管的血运及并发症情况;

(4)减少Ⅱ期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5)通过此种手术病人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2周左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