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大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239页(4549字)

【中医理论】

附子与大黄配伍,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温下药对,是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汤、温脾汤等温下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药为典型的寒热配伍。附子辛热,温阳气,散阴寒。大黄之苦寒,为附子辛热所制,仅取走动之力;大黄苦寒泻下,通腑降浊,以其苦寒佐制附子刚燥之性。二药相合,一热一寒,温通并行,辛苦通降,相反相成。

【药理研究】

1.对肠运动的影响

本方能显着促进寒积便秘型小的排便,增加其排便量。金氏等对本方进行了拆方研究,对制作的小鼠寒积模型,共设9组,给药量为0.2ml/10g。比较各组排便时间与排便粒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附子细辛组能显着缩短排便时间和增多排便量(P<0.01),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大黄附子组、大黄细辛组能显着增加排便量(P<0.05),附子组能缩短排便时间(P<0.05);而大黄组和细辛组是无明显作用。进一步以炭末法检测小鼠各组的肠推进速度,结果表明:对寒积便秘型小鼠,大黄须与附子或细辛配伍,或附子与细辛合用,才显示增强肠蠕动作用(P<0.01);大黄及含有大黄的药物组,对正常小鼠亦有显着推进肠运动的作用(P<0.01),而附子、细辛则对正常肠运动无明显影响[1]。另有研究表明,本方水煎液对家离体肠管在小量时呈现明显的兴奋作用,而且其兴奋作用不被阿托品所阻断,说明本方对肠管的兴奋作用,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肠管的结果,在大量时则未见兴奋作用明显增强,也未见有抑制作用[2]。附子、大黄配伍与单用大黄于附子组相比,可使寒积便秘型小鼠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排便量增多,同时使其肠蠕动作用也得以加强。体现了古人“大黄与附子并用,变寒下为温下”的论述。

2.抗缺氧作用

本方可明显延长多种原因所致缺氧动物的存活时间,如对常压下致小鼠整体缺氧和结扎颈部动脉致小鼠脑缺血缺氧,按14.4g/kg的剂量腹腔给药,可明显延长小鼠存活的时间。对氰化钾和亚硝酸钠中毒致细胞缺氧,同样也有保护作用,可使小鼠的存活时间显着延长。还能对抗由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小鼠缺氧,其作用强度较心得安0.2ml/10g好。从而说明,本方的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功能,减少动物整体耗氧量,增加心肌组织胞耐缺氧能力,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等多方面作用来实现的,以使动物的存活时间延长[3]

李氏等对大黄附子汤还进行了抗缺氧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大黄附子水醇法提取液对急性缺氧动物模型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3]。此方中虽含有细辛,但仍可为临床上应用大黄附子相伍治疗缺氧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3.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有人在室温10℃左右的条件下,对于制作的小鼠寒积便秘模型(方法同前),研究了本方及其拆方对各组小鼠体温的影响作用,灌胃给药量均为0.2ml/10g,于给药前及药后的1h测其足跖与肛门温度,结果表明,寒积便秘型小鼠的足跖温度较正常鼠显着下降,而全方组与附子细辛组均可显着对抗模型的足跖温度下降(P<0.05),而与正常组比无显着差异(P>0.05)[1]

【临床应用】

1.治疗急腹症

杨氏、宋氏等[4~7]以本方加味治疗肠梗阻,见腹部痛胀甚剧,大便数日未行者,服药后,便通腹痛除。赵氏[8]介绍了运用本方治疗急腹症的经验:里寒积聚,宜本方合三物备急丸、温脾汤化裁;阴黄病加茵陈、白术、茯苓等;治结石用本方加金钱草、石苇等;少阴本虚之体,常配干姜、砂仁、厚朴等;肠痈者,可于大黄牡丹汤加附子、红藤、败酱草等。并附有治疗不全性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左侧尿路结石、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及阑尾脓肿的验案。胡氏[9]亦用该方治愈1例例胆道蛔虫致胁下偏痛厥逆者。

同时二药相伍,还可增其疗效,扩大治疗范围。首先附子与大黄配伍可奏温阳破结、攻积通滞之功,以治寒实内结,寒疝腹痛。钱光明用大黄、附子配伍治疗多种疾病中见寒实内结型便秘者,收效显着。以附子温经祛寒,大黄攻下除实,寒热并用,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温散里寒,共收温下而取效。通过对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作用的拆方药理研究也发现。

2.治疗慢性结肠炎

27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2年,按中医辨证,属寒湿积聚16例,肝旺脾虚5例,脾肾阳虚4例,湿热蕴结2例,以本方随证加味用药(寒湿加小茴、干姜、乌药;脾肾阳虚加大云、巴戟天、补骨脂;肝旺脾虚加柴胡、香附、合欢皮、炒白术;湿热加黄连、白头翁)。结果,16例寒湿积聚型者,治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4例脾阳虚者,治愈2例;5例肝旺脾虚者,治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湿热蕴结者2例,治愈1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92.5%[10]

3.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李克绍老中医[11]用大黄附子汤治疗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见疼痛频繁,心痛彻背,或连两胁,剧烈难忍,大便秘结,脉象沉者者,予服1剂,即大便通畅,疼痛消人。还用此方治疗顽固性胃痛,蛔虫性肠梗阻等病取效。

4.用作肠道清洁剂

有人报道将进行纤维结肠镜受检前的34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作肠道清洁,其中中药组160例,于镜检前4h服加减大黄附子汤1000ml(于40min内饮完),且不要求禁食;其他3个对照组分别为100、50、30例,采用口服蓖麻油、甘露醇及硫酸镁、或清洁灌肠,并均按常规禁食。结果,中药组明显优于各对照组(P<0.05)[12]

5.治疗肾功能衰竭

本组116例慢性肾衰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66例,女性47例;年龄为15~73岁,平均年龄为41.3岁;在原发疾病中,慢性肾炎86例,慢性肾盂肾炎9例,肾动脉硬化8例,狼疮性肾炎6例,多囊肾3例,肾结核3例,肾结石2例。治疗组用大黄丹附汤:大黄50g,丹参30g,附片20g,益母草20g,蒲公英20g,牡蛎30g,浓煎取汁400ml,每次200ml高位保留灌肠,上、下午各1次,并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利尿、降血压、纠正酸中毒,电解质平衡,控制和预防继发感染等。对照组只应用上述西药常规治疗。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血尿素氮正常或下降≥20mg/dl,症状缓解或明显改善者;好转:治疗后血尿素氮有所下降;症状改善者;无效:治疗后血尿素氮和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者。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73.1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9例,死亡7例,总有效率为46.9%。两组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X2=8.25)。两组治疗后血尿素氮均明显下降(见表6-1-1)。两组治疗前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t=1.25)。两组治疗后血尿素氮变化率相比较,治疗组下降率为3.65± 24.19%,对照组下降率为14.31±21.07%,两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t=3.79)[13]

表6-1-1 二组血尿素氮治疗前后比较()

二者相伍还可以扶阳降浊,有降低由于肾功能衰竭所致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升高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肾炎晚期、肾衰时,其病机多为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表现为元气不支,腹胀便秘,口苦酸臭,尿少而黄。故萍辅周老先生对此症多投以大黄附子为和胃阳降浊。以附子力挽肾中一息真阳,温脾和胃,更峻辅大黄通腑降浊,荡涤体内浊阴,化险为夷。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二者相伍正是针对于肾衰之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而设。肾衰时,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中免疫功能障碍尤为普遍。利用大黄化瘀通利、通腑降浊,可减少代谢产物的堆积,并加速它们的排泄,明显降低血中非蛋白氮;附子气味雄壮,可振奋慢性肾衰之衰惫脏气,提高整体免疫功能。由此可见,二者相伍既可加强代谢产物的排泄,又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 金若敏,李仪奎,朱申成.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作用的研究,1992;(6):3

2 张恩勤.经方研究.济南:黄河出版社.1989:95

3 李在分.大黄附子汤药理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88;12(11):25

4 杨述.辨证施治治愈肠梗阻4例报告.中医杂志,1965;(9):22

5 宋维新.不全性肠梗阻1例治验.中医杂志,1964;(11):15

6 张绍宗.医案三则(寒疝腹痛).福建中医药,1981;(5):29

7 俞凡先.运用仲景泻下治疗急腹症体会.浙江中医杂志,1983;9(4):171

8 赵业勤.大黄附子汤在急腹症中的运用.黑龙江中医药,1986;(2):26

9 胡黄和.大黄附子汤治疗胁下偏痛厥逆案.四川中医,1986;(5):15

10 伊德军.大黄附子汤治疗慢性结肠炎27例.云南中医杂志,1993(2):10

11 李克绍.大黄附子汤治验.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8;(1):29

12 吕竞竞.大黄附子汤可清洁肠道.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45

13 周胜连.以大黄附子汤保留灌肠为主治疗慢性肾衰.湖南中医杂志,1988;(6):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