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 香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284页(1795字)
【中医理论】
高良姜,香附子各等份,名为“一服饮”,见于《医说》卷三。用于疏肝行气,散寒止痛。高良姜、辛热具有温中止痛之功效,香附辛、微苦,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二药合用适用于肝郁气滞、胃有寒凝之胁痛、腹痛、胃脘作痛;得温痛减,喜按,胸闷不舒者。用法:止为细未。
高良姜酒洗7次,略炒,为末。香附醋浸略炒,为末。各等分,米汤为丸,每服一钱五分(15g)。此乃“良附丸”载于(明·李时珍)所着《本草纲目》。其功效行瘀止痛,散寒疏肝,理气调经。
【药理研究】
1.对子宫及胃肠平滑肌影响
香附能抑制子宫及胃肠平滑肌,高良姜对肠管运动依赖于浓度呈双向调节作用。
2.镇痛作用
香附及高良姜均有镇痛作用。
3.抗菌作用
高良姜用于体外实验对炭疽杆菌、α及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球菌、革兰氏阳性嗜气菌、人型结核菌等均呈抑制作用。
4.抗溃疡作用
良姜的丙酮提取液(250mg/kg)对溃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比氨己烷羧苯酯的作用强。
【临床应用】
本药对加减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气滞寒凝、瘀血阻络的疼痛[1~3]。
1.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
表现为胃脘冷痛、呕吐噫气、喜暖喜按、胸胁胀闷者用高良姜、香附(3∶4)共研细末,一日2次,一次3g,治疗寒郁气结型胃炎及胃痉挛性疼痛30例,有效率80%。
2.治疗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
症见月经量少、色黑有块,腹胀痛、喜暖喜按、乳房胀痛或有结块属寒凝气滞者,用本品可使疼痛减轻。
3.治疗慢性肝炎及肋间神经痛
用于气滞寒凝之疼痛。
4.其他
许氏[4]报道用高良姜,香附加味治疗小儿顽固性复发性腹痛,效果较好。王氏[5]将“良附丸”改为散剂,并分别将高良姜酒制,香附则生用,或炒黑,或醋浸略炒,酒浸略炒,盐水浸略炒。共为细末,各封收存。对痰逆呕恶则用高良姜末5g,姜汁香附末10g;胸膈痞满则用高良姜末5g,醋香附末10g;胸阳闭阻则用高良姜末5g,生香附末10g;崩漏下血则用高良姜末5g,香附炭末10g;痛经则用高良姜末5g,酒香附末10g;心腹诸痛,停痰宿饮,噫气吞酸。凡因寒者,高良姜末10g,酒香附末5g;因气者,高良姜末5g,醋香附末10g。综上服法皆为每日3次。辩证施药,无不奏效。
【参考文献】:
1 王彦群.高良姜、香附之妙用.吉林中医药,1984;(4):29
2 冷方南主编.中国基本中成药(一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37
3 陈馥馨主编.新编中成药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49
4 许鸿超.小儿顽固性复发性腹痛案.河北中医,1997;19(4):23
5 王彦群,高良姜、香附之妙用.吉林中医药.198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