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 附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277页(9165字)

【中医理论】

附姜相配,又名干姜附子汤。首载《伤寒杂病论》用于回阳,救逆。附子辛大热,禀雄壮之质,走而不守,有斩关夺将之气,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具回阳补火、散寒除湿之功。干姜辛而大热,纯阳之味,守而不走,有温中、回阳之力。二药伍用,可使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大为增强。《本经疏证》谓:“附子以走下,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难收斩将搴旗之功,有附无姜,难取坚壁不动之效”。

【化学研究】[1]

1.样品制备

取干姜10g,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药渣与附子15g加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煎液。浓缩至约20ml,放冷,加乙醇60ml,静置24,取上清液挥去乙醇,加水稀释至50ml即为附子干姜溶液,取附子15g按上述方法制备成附子溶液。取附子溶液,干姜附子溶液,各10ml,各加10%氨水调pH值至8.9,用氯仿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挥去氯仿,残渣用1ml无水乙醇溶解,即得。

2.薄层分离

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m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105℃活化0.5h,以乙醚-甲醇-氯仿(1∶1∶2)为溶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碘蒸显色,斑点显黄棕色。

3.乌头碱的定量分析

测定条件的选择:756MC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为λs=410nm,其回归方程为:A=0.0131+2.474C,r=0.9997,可见乌头碱量在0.077~0.308mg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成线性关系良好。

回收率实验:标准品回收率实验:精密量取乌头碱标准液10ml,加氨试液调pH10~11,用氯仿萃取5次,回收氯仿,残留物加少许盐酸溶解,移入1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备用。精密量取0.50,1.00,1.25,1.50,1.45,2.00ml,依标准曲线测定方法测吸收度。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55%,CV=3.39%,n=6。加样回收率实验:各精密量取4ml附子供试液,各加入乌头碱标准品1.0ml,移入10m1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备用。精密量取上述供试液各2.0ml,依法测吸收度。结果:平均回收率98.75%,CV=0.10%,n=3。

乌头碱的含量测定:取干姜附子溶液,附子溶液各50ml,分别加氨试液调pHl0~ll,用氯仿萃取5次,每次10ml,回收氯仿液,残留物加少许盐酸(1mol/L)使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备用。精密量取各供试品液2.0ml,依上法测定,测得吸收度代入标准曲线,求出相当乌头碱的量,按下式计算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得结果见表6-25-1。乌头类生物碱含量(mg/ml),=C×0.9349/2×100/50=C×0.9349(相当于乌头碱含量(mg)0.9349为换算系数,为乌头次碱与乌头碱分子量之比。

表6-25-1 样品液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

从实验结果看出:附子与干姜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增高36.40%,再加入甘草后,含量又下降。这一结论与“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之说是相符合的。

【药理研究】

1.对心率、小动情周期、TSH和LH含量及TSH、LH和17-OHCS含量的影响[2]

Weistar雌性大鼠,重180~220g,随机分组。对照组喂生理盐水;热药为附子(炙黑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干姜Rhizoma Zingiberis、肉桂Cortex Cinnamomi分组:附姜桂组:附子、干姜、肉桂(1∶1∶1);附桂组:附子、肉桂(1∶1);附姜组:附子、干姜(1∶1)。加水煎煮,两次合并后浓缩,煎煮总时间超过1h。均制成100%水煎剂,每日4ml灌胃,共2~3周。测动情周期,均选动情期后第2日断头处死,取脑、垂体、血、肾上腺等立即放低温冰箱(-20℃)内保存。

心率:3个热药组给药2周后,心率变化见表6-25-2。结果表明,对照组变化不大,附姜桂复方组第2周略微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小复方中,附姜组第2周也略微升高,附桂组心率不高或有下降。从心率变化来看,附姜组与附姜桂组的结果相似。另外也测量了用单味附子的大鼠,其心率明显降低,表明其抑制心率作用很强。

表6-25-2 各温热复方对心率的影响(次/min,)

注:附姜组、附桂组用药后第1周末测

动情周期变化:各组在给药前后分别测量动情周期变化,结果见表6-25-3。研究表明,热药大小复方对动情周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附姜组接近于附姜桂组。附桂组虽有明显缩短,但均无统计学意义。鉴于附姜组在心率和动情周期的变化与附姜桂组相似,以下重点研究附姜组的其它方面变化。肾上腺内皮质素的变化:测定双侧肾上腺皮质素含量,结果见表6-25-4。

表6-25-3 各热药组动情周期变化(d)()

注:附姜桂组的第1、3周,附桂组的第3周末测。

灌胃2~3周后,测定双侧肾上腺皮质素含量,结果见表6-25-4。

表6-25-4 对肾上腺皮质素含量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P<0.05,* *P<0.01(下同)

以上结果反映姜附组肾上腺内皮质素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说明肾上腺皮质的合成加速,释放量也会增多。因此附姜方有促进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的作用。

TSH含量变化:用附干方大鼠血清及垂体内TSH的测量结果见表6-25-5。

表6-25-5 大鼠血清及垂体内TSH含量变化()

注:血清用药2周大鼠,垂体用药为3周,两组非同批不可相比

大鼠用附姜热药2周时血清内TSH含量升高,说明其甲状腺功能旺盛,故代谢可增强。同时垂体内TSH含量也高于对照组,因此TSH的合成加速,释放也增多。

LH的变化:大鼠用热药后,动情周期有缩短的趋势,表明垂体-性腺系统激素有改变。测量大鼠血清及垂体内LH含量,结果见表6-25-6。

表6-25-6 大鼠血清及垂体内LH含量变化()

注:条件同表6-25-5

附干姜复方使LH的释放量增多,同时垂体内含量也增多,说明垂体内LH合成加速,释放也多,并有统计学意义。也说明附干姜复方能影响中枢,使丘脑下部LRH释放增多。

有报道:Wistar雌雄大鼠,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对照及虚热组,对照组喂生理盐水,虚热组用附子、干姜方(简称附姜)制造虚热证模型,药物均为饮片,比例1∶1,制成100%的水煎剂,每日4ml(约含生药4g),灌胃2周。用药前后均选动情期后第2日大鼠,自眼眶内取血,在第2周处死大鼠取脑、肾上腺、血(血清),立即放低温冰箱(-20℃)内保存。

中枢粗提取物:已形成虚热证的鼠脑,用1mol醋酸在冰水中研磨提取后经低温高速离心(4℃,4.8万tpm30min),上清液分别用5%、50%硫酸铵沉淀,分为附姜2(5%)、附干姜3(50%)、附干姜4(上清液)几个部分,冷冻干燥后进行整体和离体研究。对照组脑也同时提取,步骤与上述相同。

整体实验:雄性大鼠自眼眶内取血2ml,1周后将2mg上述提取物溶解于生理盐水2ml,经腹腔注入,注射后经6、24、48h取血,血清在-20℃保存待测。

离体实验(垂体细胞培养实验):雄性鼠断头后,将新鲜垂体用胰蛋白酶消化后,用Hank氏液洗去胰蛋白酶,用199培养液分散和稀释为10×104的浓度。取3ml放入培养瓶,内放200μl含有200μg提取物的生理盐水,置恒温培养箱内孵育4h,离心后分别测定垂体细胞内及培养液的TSH、LH含量。取垂体的上清液2ml放入分散的肾上腺细胞内再孵育4h,离心后分别测细胞内及培养液内17-OHCS含量,以细胞及培养液总量为100,以培养液内释放的百分数反映垂体ACTH的释放功能。TSH、LH计算方法同上。

虚热证动物模型:DβH活性:基础值为34.02±4.83μmol/L/h,虚热组为48.30±8.78μmol/L/h。显示酶的活性增强,表明交感神经功能提高。动情周期的变化: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变化不大;虚热组的动情周期基础值为4.4±0.17日;给药后第l、2周分别为4.2±0.12日和4.1±0.01日(P<0.05),动情周期明显缩短。肾上腺内皮质素含量:对照组为0.768±0.02mg/2个肾上腺;模型组为0.879±0.03mg/2个肾上腺(P<0.05)。根据以往的研究证明,尿内17-OHCS含量增多,此时肾上腺内含量多是合成增多的表现。TSH、LH含量:血清TSH,对照组10只大鼠为398.6±98.3μIU/ml,模型组13只大鼠为423.3±112.0μIU/ml。血清LH含量:对照组17只大鼠为56.84±3.93ng/ml,虚热组17只大鼠为73.84±5.19ng/ml。这些变化是提高代谢和缩短动情周期的重要因素。以上结果证明,虚热证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甲状腺系统功能提高,生殖功能紊乱,这些符合虚热证的临床表现。在此基础上进行中枢兴奋物质的提取和研究。

脑提取物的研究:整体研究: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后TSH含量并不升高,对照鼠脑提取物对TSH的影响也不大。虚热证鼠脑沉淀的第3部分(附姜3)在注射后第24、48h。DβH活性,附姜3在注入第6h提高,附姜4在第48h也明显提高酶活性,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提取物有提高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和TSH含量的作用,见表6-25-7。离体研究:提取物直接与垂体细胞培养后,观测对腺垂体激素释放的影响。附姜3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SH明显提高。附姜于3、4明显促进LH的释放,在17-OHCS的测定中附姜2比对照组明显提高,见表6-25-8。以上结果表明,附姜3在整体实验中促使TSH增多,提高DβH活性。离体实验中附姜3有促进TSH、LH的释放作用,附姜2有促进ACTH释放17-OHCS作用。附姜4也促进LH的释放[3]

表6-25-7 不同提取物对大鼠血清TSH含量、DβH活性的影响()

注:与给药前比较:*P<0.05,* *P<0.01

表6-25-8 中枢提取物对垂体细胞TSH、LH、ACTH释放17-OHCS(%)的影响()

注:与生理盐水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对不同免疫反应强度ACTH及TSH细胞数的影响[4]

取Wistar雄性大鼠46只,体重180~250g,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36只)。实验前3周,实验组灌服寒性中药以制成寒证模型。寒性中药配方为:知母、石膏(1:1)制成1kg/L的水溶液,4ml/d,1次灌服。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将实验组随机分为3组。不治疗组8只,不给任何药物治疗,称寒证组。另2组各14只,停止灌服寒性中药后,给予热性中药治疗。其中1组用附子、干姜(1:1)简称附姜组;2组用党参、黄芪(1:1)简称参芪组。以上2方均制成1kg/L的水溶液,4ml/d,1次灌服。热Ⅰ方组于治疗后5d,参芪组于治疗后5、7d(各7只),上午8~10时断头处死大鼠,取材。

切片的制备:大鼠断头处死后立即取垂体、一侧甲状腺、肾上腺、睾丸及附睾,置入用磷酸缓冲液配制的4%多聚甲醛中固定24h(4℃),再在0.01mol/L(pH7.4)的PBS中浸洗2~3d,除去多余的醛。然后按照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垂体按水平方向,从背侧到腹侧作连续切片(厚6μm),做免疫组化染色,其余组织做HE染色。

垂体免疫组化染色:按ABC法进行使用Vectastain生产的试剂盒,切片经脱蜡到水,3%甲醇-H22除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用正常小血清封闭,除去外源性过氧化物酶。第1抗体用LH(1:1000),兔抗牛TSH(1:1000)及兔抗ACTH(1:400)4℃孵育过夜。生物素化的第2抗体(1:200),37℃孵育40min,ABC复合物(1:100)37℃孵育50min,最后用DAB-H2Q2显色约1min。特异性对照实验:用稀释的正常兔血清替代第1抗体;用PBS替代第1抗体,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结果均为阴性。

计数LH细胞、TSH细胞及ACTH细胞:计数方法为:每组取5例,每例取相应部位的1张切片,用目镜测微计和镜台推进尺,数出每例标本切片上全部的不同反应强度的细胞。胞质内充满深棕色反应颗粒的为强阳性(),充满棕色反应颗粒的为阳性(),只有少量浅棕色反应颗粒的为弱阳性(+)。采用行×列卡方检验方法,检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别。

HE染色:甲状腺、肾上腺、睾丸及附睾均进行一般HE染色,观察对照组及实验组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ACT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用抗ACTH血清所显示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散在垂体组织中,细胞较大,大小不一,成卵圆形或多角形,核大、圆,位于中心或偏位,因无免疫反应而呈圆形空白区,细胞内显示出含ACTH的棕色反应颗粒。在对照组切片上,多数细胞免疫反应很强,胞质内充满深棕色密集的颗粒,少数细胞免疫反应较弱或很弱,呈棕色或浅色。给寒性中药组的切片与对照组相比,ACTH的免疫反应明显增强,表现在大多数免疫反应的细胞都呈现强阳性,少数呈阳性或弱阳性。热药治疗后,呈阳性反应的细胞数目减少,而呈弱阳性反应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计数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免疫反应强度的ACTH细胞数的结果见表6-25-9。

表6-25-9 各组大鼠垂体不同免疫反应强度的ACTH细胞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和寒证组比较:▲P<0.05,与附姜组比较:△P<0.01

TS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用兔抗牛TSH血清所显示的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在对照组切片上数量明显多于ACTH细胞,其形态及分布与ACTH细胞相似。给寒性中药的切片与对照组相比,TSH免疫反应强阳性细胞明显的增多。然而在热药治疗以后,成强阳性反应细胞的数目减少。但其减少的程度没有ACTH细胞的变化那么明显。计数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免疫反应强度的TSH细胞数的结果见表6-25-10。

表6-25-10 各组大鼠垂体不同免疫反应强度的TSH细胞数比较

注:寒证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附姜组、参芪治疗组与寒证组比较:△P<0.05

L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用兔抗羊LH血清所显示的促黄体激素细胞在数量、形态及分布上均与TSH细胞相一致;给与寒性药及热性药治疗后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改变亦与TSH细胞变化相同,故未加以计数。

各靶器官HE染色变化:ACTH、LH、TSH作用的靶器官分别为肾上腺束状带、睾丸的间质细胞及甲状腺滤泡细胞。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HE染色的对比观察,未发现实验组各靶器官组织细胞形态的改变。

【毒理研究】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附子、干姜配伍后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远远大于单味熟附子的LD50,差异显着[1]

现代实验研究对此配伍亦做了广泛深入地探索.证实了其增效作用,探明了其解毒机制。在毒性方面,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表明,二者配伍后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远远大于单味熟附子的半数致死量,差异显着[1,5];裴妙荣等人利用薄层扫描法对附子单煎、附子干姜混煎中毒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共同煎煮后,干姜减少了附子中3种有毒乌头生物碱含量,从而使其毒性大大降低。

【临床应用】

1.治疗精神分裂症

周氏[6]报道:用附块120g配干姜30g,先冷浸1h后,与他药同煎20~30min服用,治疗属于阳气不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连用30d获愈,治疗过程无毒副作用,查心电图、脑电图、尿17-酮、17-羟等均无异常改变。

2.治疗咽痛

吴氏[7]用干姜附子汤治疗阳虚寒滞咽痛证,疗效颇佳。上方重用附子味辛性大热,通行十二经,散寒湿,止疼痛,与干姜为伍,扶阳而敛阴,暖脾胃而散寒,上症属寒湿之邪组滞咽部,经络受阻,阳气不展,故用辛散温通之剂而奏效。

例1:朱某,男,40岁,患者6d前患风寒感冒,经治诸症大减,但遗留咽痛,曾服红霉素及肌注青霉素,咽痛不但不减,反而加重,甚至不能进食和讲话。诊见患者面色苍白,身冷恶寒,口淡不渴,不思饮食,微有咳嗽,咳吐少许白色痰液。查咽部不红不肿,扁桃体不大,咽后壁无滤泡增生,舌淡苔白,脉沉紧。证属阳虚外感寒邪,滞结于咽部所致。法当温阳散寒,拟干姜附子汤为治:熟附子15g,干姜10g。2剂,久煎频服。次日下午再诊:药未尽剂而咽痛大减,已能进食言谈,嘱其将原药服完,遂告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例2:张某,女,55岁,患者平素四肢发凉,冬季尤其。因劳累,受寒致咽痛,时作时止近2月,虽服多种抗生素及六神丸,清热利咽之中药未见显效。严重时仅能进半流质饮食,甚为痛苦。患者形体偏胖,时值仲春,仍用头巾裹头。查咽部不红不肿,但有大量粘液丝条,舌淡苔白腻,脉沉紧。自述有恶风头痛史。拟上方治疗,2剂而愈,且头痛宿痰亦豁然痊愈。

3.其他

尹氏[8]用附子、干姜加细辛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患者46例获得良效。

【参考文献】:

1 张宇,评桂艳.四逆汤口服液中附子与干姜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变化.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6;19(3):13

2 杨鸿志,梁月华,任红.温热药(附子、干姜、肉桂)复方及小复方对交感神经,肾上腺,TSH,LH等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1):688

3 梁月华,施天华,任红.形成虚热证的中枢兴奋物质的研究.中医杂志1998;39(8);493

4 李良,周以健,渐祥云,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寒证及温热药治疗后大鼠垂体激素细胞的变化.首都医学院学报,1995;16(1):8

5 刘朱岩.附子与5种中药配伍抑毒增效研究.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6):381

6 周康.应用大剂量附子的临床观察.中成药研究,1980;(3):31

7 吴勤瑞.干姜附子汤新用.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4(4):52

8 尹晶飞.附子、细辛、干姜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6例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10):63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