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知母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926页(2423字)

【中医理论】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又称百合知母汤,首载《金匮》卷上,用治百合病,发汗后者。阴虚或热病后余热未清,则头晕,心烦不安,口渴,咳嗽,失眠,精神恍惚等症。百合宁心安神,润肺止咳,为病后平补之品。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两药配伍,一润一清,宁心安神,清热润肺。《古方选注》谓:“君以百合,甘凉清肺;佐以知母,救肺之阴,使膀胱水脏知有母气,救肺即所以救膀胱,是阳病救阴之法也”。《金匮悬解》言:“若得发汗之后者,是汗亡肺津,金被火刑也。百合知母汤,百合清肺而生津,知母凉金而泄火也”。

【临床应用】

1.治疗百合病

吴氏报道一患者因受惊过度而发,证见颈不能竖起,头向左右转动,不能说话。舌赤无苔,脉浮数。先后予服百合知母汤2剂。瓜蒌牡蛎散1剂,疾愈[1]。高氏报道治疗中心懊夜寐不宁之神经官能症,证属五志化火,热扰胸膈,伤及气阴。拟方:百合20g,知母10g,栀子30g,香豉10g,炙甘草6g,8剂病告痊愈[2]。朱氏以百合知母汤为基本方化裁,治疗聚证,嘈杂,惊恐各一例。凡神经官能症,如心、胃神经官能症及癔病等,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时适当加用疏肝之品,效果尤为满意。

2.治疗抑郁症[3]

李氏报道用百合病方药化裁,治疗抑郁症6例,取得较好疗效。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最长的38岁,最小24岁;病程1~8年,都经过西药“抗抑郁”治疗,或因效果不佳,或因不耐毒副作用而致改服中药。单纯抑郁表现者用百合地黄汤或百合知母汤;有血虚表现者用百合地黄汤加味;兼气滞血瘀、痰热内结者先用百合地黄汤加味,后改用百合知母汤。药物皆作汤剂,日3服,每服约250ml,饭后服药,服药期间禁用其他药物,同时注意调畅情志,避免独处。6例总计服药54付,平均每人服9付,临床治愈。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无毒副反应。

3.治疗神经衰弱

谢氏[4]报道金慎之老中医治神经衰弱,见失眠、健忘、多梦、心悸不安,均以百合知母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味,其用量为百合18~45g,知母6~12g,生地黄12~20g。并随证加减治疗。

4.治疗癔病

王氏[5]等报道李玉凡老中医用百合知母汤(百合60g,知母12g,齿20g,朱砂1g)治愈癔病。患者赵某,病程已两年,初患感冒,又因情志抑郁发病。主诉口苦,恶寒发热,头痛,寐差,恶心或呕吐,尿赤涩,小便时打冷战。查:行动迟缓,面色少华,语言低微,舌红无苔,脉数无力。予百合知母汤加味五剂,诸恙悉愈。

5.治疗癔病性瘫痪

张氏[6]报道重用百合治疗癔病性瘫痪。患者因屡受精神刺激,郁闷寡言。今冒暑汗出后,突感肢软不能任地。查:T、P、R、BP正常,神清,被动体位,腰以下感觉消失,下肢软瘫,神经系统无异常。诊为癔病性瘫痪,予暗示西药治疗周余无效。故改用中药治疗。证见发热(T38.6℃)汗出,神志恍惚,心烦懊,颈项强硬,下肢若废,恶心呆食,舌红,苔黄白相兼,脉浮细数。治宜养阴益气佐以清暑。百合知母汤加味;百合100g,知母、滑石、黑二花、连翘、白芍各15g,香薷6g,西瓜翠衣150g。调理服药半月余而病愈。

6.治疗热痢重症

胡氏[7]等报道以本方加味治疗中毒性菌痢。胡翘武老中医谓:“此痢属肠,然治应责诸肺。盖肺热则阴亏,其气不降而失治节之权;肠为热灼,失转化之职,故痢下不止,高热不退。”予百合知母汤加沙参、山药、莲子、二花、桑叶、花粉为方,方中百合用至30g,4剂后痢止热退,余症亦相继好转出院。

9.其他[8]

关倍等通过客忤痉,脏躁两侧病案,体察病情,掌握各自的发病规律,皆以百合知母为主与其他方剂随证加味治疗,而获愈。而对七情内伤或五志异常的病证进行辨证施治,同样收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世平.金匮方应用研究.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1

2 高平安.经方验案三则.国医论坛,1987;(1):26

3 李卫,许相臣.《金匮》百合病方药治疗“抑郁症”临床体会.河南中医,1992;12(2):74

4 谢安吉.金慎之老中医论百合病.浙江中医杂志,1981;(11):514

5 王建华.李玉凡医案二则.河北中医,1983;(1):41

6 张河占.重用百合治疗癔病性瘫痪.新疆中医药,1986;(3):63

7 胡谷塘.胡翘武运用经方治验四则.中国医药学报,1987;(4):39

8 关倍,刘尚涌.百合知母汤加味治验介绍.甘肃医药,1984;(3):4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