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 川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1116页(6600字)

【化学研究】

1.炙川乌水煎液总生物碱含量测定[1]

精密称取炙川乌干燥粉200g,加250ml常水,常温浸润1h,煮沸0.5h,用干燥滤纸过滤,收集液稀释至200ml,每毫升相当1g炙川乌,准确吸取稀释后滤液6ml(相当6g炙川乌)加氨水2.5ml,每次用乙醚20ml萃取,直至用碘化铋钾试液检查为阴性。合并醚液,在水浴上挥尽乙醚(也可放置过夜自然挥干)得乙醚萃取物。

滴定:在乙醚提取物中加乙醇5ml,在水浴上蒸发5min(避免蒸干),加新鲜煮沸的冷蒸馏水30ml,加甲基红试液8滴,亚甲蓝试液1滴,用标准盐酸(0.0112mo1)滴定至紫红色。

因0.1mol/L1ml=64.57mgC34H47O11N(乌头碱),故可得:

结果:容量分析法表明,炙川乌单煎剂及炙川乌混煎剂中总生物碱含量及乌头碱含量变化不显着,没有证明川乌配贝母后有明显的增毒作用。

2.薄层扫法测定生物碱各组分含量

结果如表16-9-1所示。

表16-9-1 生物总碱中各组分薄层扫描数值和含量(%)

结果:薄层扫描法证实,川乌、贝母配伍前后各组分所占百分比及总生物碱含量未有显着差异。亦即说明川乌、贝母配伍后没有显着的增毒作用。

【药理研究】

1.对小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2]

动物:昆明小鼠,雌雄各半,20~27g,按饮食失节法“脾虚证”造模。药物:乌头先煎60min,再加入已浸泡30min的贝母,煎煮3次,每次60min,合并3次煎液,滤过,浓缩至乌头占50%体积。给药8d后,对照组小鼠体重增长值6.78%±1.36%。川乌与川贝合用体重增长值57.11±5.39%。且与单味川乌,川贝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川贝与川乌合用不利于模型小鼠体重的恢复。对肾上腺指数及肾上腺内影响。见表16-9-2。

表16-9-2 给药后肾上腺指数及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结果:给药组肾上腺指数较致虚组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接近正常对照组。但这一变化与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变化,无明显的线性关系,推测可能是肾上腺组织的恢复过程与其功能过程有时间差。二药合用对“脾虚”模型小鼠的健康不利。

2.对小鼠红细胞、血清蛋白的影响[3]

药物:川乌按常规制法制成100%溶液,贝母制成33.3%溶液,二者混合制成合剂,川乌100%、贝母33.3%。给小鼠灌胃给药0.1ml/kg,每天1次,连续8d,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结果见表16-9-3,表16-9-4。

表16-9-3 川乌、川贝合剂对红细胞数的影响

表16-9-4 川乌、川贝合剂对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g/100ml,)

3.对小鼠心电图的影响[2]结果见表16-9-5。

表16-9-5 川乌、川贝合剂对心电图的影响

4.对小鼠体重、体温、电刺激的影响[3]

结果见下表。脾虚小鼠给药并换投正常饲料8d后,与给药前相比较,各组小鼠体重增加极为显着(P<0.01),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体温恢复较好,从电刺激阈值看,对照组给药前后变化不大,合剂组阈值显着降低。

表16-9-6 给药前后体重的变化()

表16-9-7 川乌、川贝单煎剂与合剂给药前后体温的变化()

表16-9-8 川乌、川贝单煎剂与合剂给药前后电刺激阈值的变化()

脾虚小鼠用药后部分脏器的病理学检查:取上述给药后的小鼠数十只处死后,分别取出肝、脾、肠等部分组织,用10%酒精甲醛固定液固定,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树胶封存,光镜下行组织学检查,其结果见表16-9-9。

表16-9-9 脾虚小鼠给药后肝、脾、肠的病理变化

从表16-9-9可以看出,脾虚小鼠给药后,其肝、脾、肠病理改变的恢复,合剂组比川乌组、川贝组稍好。

5.镇痛作用

取体重15~22g的昆明小鼠120只,雌雄皆有。随机分组,每组6只,共分20组,实验前禁食12~18h,不禁水,分别按上述急性毒性实验之剂量喂以炙川乌、炙草乌煎剂及川乌川贝、草乌川贝合剂。采用YSD-4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电刺激箱进行实验,以小鼠发出尖叫声作为指标,测定记录给药前及药后15、30、60min时引起小鼠尖叫时的电压伏数。结果见表16-9-10,表16-9-11。

表16-9-10 炙川乌煎剂与川乌川贝合剂对小鼠电刺激影响之比较(1)

表16-9-11 炙川乌煎剂与川乌川贝合剂对小鼠电刺激影响之比较(2)

结果:60g/kg及100g/kg(2∶1)川乌川贝合剂组,药后30min与相应炙川乌煎剂组比较,差异极显着,均可引起小鼠尖叫之电压伏数降低,即小鼠对电刺激的反应升高,痛阈降低。

小鼠服用50g/kg及30g/kg川贝母煎剂仅30g/kg剂量组药后60min与药前比较差异显着,表现为引起小鼠尖叫之电压伏数降低,即痛阈降低。

6.对离体蛙心的影响

按斯氏(Straub)离体蛙心灌流法制备离体蛙心,实验用蛙为滇蛙,每组5个蛙心,共分27组,实验时先记录蛙心的正常心搏曲线,然后更换5%、2.5%及1%含乌头类药物的各种单味煎剂及合剂,继续记录蛙心心搏曲线,观察心跳频率(次/min)及振幅的变化。根据所描记的离体蛙心心搏曲线,以4s为单位,测记1min内心跳频率及振幅高度(以mm为单位)的变化,分别用各组5个蛙心频率及振幅的平均值作曲线,观察比较乌头类药物浓度相同时,单味煎剂与合剂对离体蛙心的影响。1%、2.5%及5%炙川乌煎剂使离体蛙心之收缩力迅速大幅度减弱,心跳频率减慢,而1%(4∶1)川乌川贝合剂对心缩力频率影响不明显,1%(2∶1)川乌川贝合剂对心缩力略有减弱作用,对频率影响不明显,2.5%(2∶1)及(4∶1)川乌川贝合剂对心收缩力及频率影响不明显;5%(2∶1)川乌川贝合剂对心收缩力有减弱作用,对频率影响不明显;而5%(4∶1)的川乌川贝合剂对心收缩力及频率影响均不明显。由此可见炙川乌煎剂与川乌川贝合剂相比较,前者对离体蛙心的影响比后者要强烈得多。

川贝母煎剂对离体蛙心收缩力的影响,除5%有加强作用外,2.5%,1.25%,0.63%及0.5%均略有减弱作用,对频率均无明显影响。

上述离体蛙心的实验结果表明:1%、2.5%及5%的炙川乌煎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同浓度的炙草乌煎剂与开始也有抑制作用。但后渐恢复。炙川乌、炙草乌在剂量相同时,单味煎剂与配伍川贝母同煎后,对离体蛙心的影响是有明显差异的。

7.对小鼠心电图的影响

选取体重15~30昆明种小鼠45只,雌雄皆有、随机分组,每组2~4只,共分20组,实验前禁食12~18h,不禁水。以戊巴比妥钠轻度麻醉(0.03mg/g),模拟人体标准肢体导联和一个胸前导联,用针形电极记录正常心电图后,分别按急性实验剂量灌胃给药,记录给药后15min、30min及60min时心电图变化,比较乌头类剂量相同时,单味煎剂与合剂给药后对小鼠心电图的影响,结果见表16-9-12。

表16-9-12 炙川乌煎剂与川乌川贝母合剂对小鼠心电图影响之比较

表16-9-12中,炙川乌煎剂对小鼠心电图无明显影响,电压有小幅度升高,大剂量时可致心肌缺血性改变,与川贝母合用时,炙川乌与川贝母之配比为2∶1时,无论剂量大小,均使心率加快或不变,R波电压短时小幅升高。有时轻度R-R不等。当配比为4∶1时,心律短时加快,或先加快后减慢,R波电压下降,大剂量可致心肌缺血性改变。但上述心电图改变与单味炙川乌煎剂比较,除R波电压下降外,其他未见明显加重。

表16-9-13中,炙草乌煎剂使小鼠心率小幅度加快或无明显变化,电压明显下降,且剂量越大,降低越明显,心房扑动或颤动,而大剂量时,一例出现心室颤动,无论大小剂量均致严重的传导阻滞及心肌缺血性改变。与川贝母合用后,上述心电图变化未见明显加重。

表16-9-13 炙草乌煎剂与草乌川贝母合剂对小鼠心电图影响之比较

川贝母,无论大小剂量时,药后心率及R波电压均无明显变化,但个别动物出现轻度R-R不等及P波消失。

8.对小鼠心、肝及肾等组织切片的影响

将20组急性毒性实验观察72h后的小鼠,每组随机选择2只,处死后,解剖观察内脏有无变化并取出心、肝及肾等脏器,Bouins固定液固定,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树胶封片保存、镜检,观察比较乌头类剂量相同时,单味煎剂对上述内脏组织的影响,结果未见明显差异。

【毒理研究】

选用体重15~25g昆明小鼠200只,雌雄均有,随机分组,每组10只,共分20组。实验前禁食12~18h,不禁水。其中6个组分别以浓度为400%的炙川乌、炙草乌煎剂按100g/kg及60g/kg灌胃给药;2个组按50g/kg及30g/kg喂以川贝母煎剂;另外12个组、分别喂以相应的(2∶1)及(4∶1)的川乌川贝合剂及草乌川贝合剂。观察72h,并记录小鼠死亡及毒性反应情况。比较乌头类药物剂量相同,单味煎剂与合剂对小鼠的影响,见表16-9-14。]

表16-9-14 小鼠口服炙川乌煎剂与川乌川贝合剂比较

表16-9-15 小鼠口服炙草乌煎剂与草乌川贝合剂比较

服用炙川乌煎剂及川乌川贝合剂的6个组,均无死亡,药后60g/kg炙川乌煎剂组有2只小鼠呕吐,而炙川乌剂量相同时(4∶1)川乌川贝合剂组,有1只呕吐;服用炙川乌煎剂及草乌川贝合剂的6个组中,服用(2∶1)100g/kg及60g/kg草乌川贝合剂的两组无小鼠死亡,而服用100g/kg、60g/kg炙草乌煎剂的两组及(4∶1)100g/kg、60g/kg炙草乌煎剂的两组均有小鼠死亡,并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出汗及后肢麻痹等毒性症状出现。

聂氏报道[5]:用生草乌9g,生半夏、瓜蒌、浙贝、白芍各9g,煎液按比例为2只家灌胃,均无明显的毒性相加作用。

陈氏[6]将乌头与贝母配伍给药1.5ml,每日2次,连用7d,发现小鼠外观、活动正常,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SALT及NPN均在正常范围内,肝、肾经肉眼及病理切片检查未见毒性损害。

用发光细菌法研究发现[7,8]象贝抑光率9%,与川乌配伍后抑光率12%。二者差异微小,在生物检测组中无显着意义。亦说明二者合用,毒性增加不显着。

【临床应用】

林氏[9]用川乌9g,浙贝12g,与干姜、党参、白术、白及等伍用,名日:“温中扶脾止痛血”。用于治疗虚寒胃痛等证。18例中痊愈10例,显效1例,进步6例,无效1例。林氏[10]用川乌、贝母等组成拮抗丸,用于250例湿痰喘咳、心脾不足、心悸气短等证,疗效较好,并未发现毒副作用。

古代有用乌头配贝母的金露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癥瘕积聚,现有用其配对组成复方治疗乳腺疾病[11]

【参考文献】:

1 何国光,王锦堂,邓伯林.川乌配贝母后生物含量变化的测定.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7;19(总222):30

2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28

3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30

4 云南大学中药.“十八反”研究协作组.“中药“十八反”动物实验研究.中药通报,1986,(增刊):30

5 聂伯纯.十八反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9;12(2):43

6 陈德珍,贝叔英,朱树华,等.中药十八反对动物体重影响的初步观察.江苏中医杂志,1986;(6):26

7 沈光稳.采用发光细菌研究探讨“十八反”配伍药物的临床毒性.中医药研究,1998;14(1):10

8 杨安泰,张丽英,金彩琪,等.用光发细菌研究中药十八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6):2

9 林通国.中药十八反之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1):48

10 林通国.中药十八反之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3):58

11 苗明三.常用中药毒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5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