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蚕饲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中国蚕桑技术手册》第154页(5681字)
(一)收蚁时间和准备
收蚁当日早晨5时左右进行感光,促使蚁蚕孵化。盛孵化后(50%以上蚁蚕孵化出来)春期经3-4小时、秋期经2-3小时为收蚁适期,整个收蚁过程尽量不超过1.5小时,一般在上午10-11时前给好第2次桑。
春期收蚁前一日,收蚁室应加温排湿,收蚁时温度为24℃(75°F),干湿差2.5℃(5°F)。秋期可用冷风机、窗式空调降温,力争保持收蚁室接近目的温湿度。
校对好称蚁秤,准备好引蚁用的干桑叶。收蚁用桑标准,应在收蚁前1日利用苗蚁做啮食试验,以下表皮被啮破、上表皮略有小孔为适熟,一般采用新梢上最大叶或最大叶的上1叶、含水率在78-79%为佳。
(二)收蚁方法
1.纸引法 收蚁当日上午7时左右,称好收蚁纸,盖在卵面上,再放一张棉纸,上撒切碎的干桑叶,蚁蚕引上后即可称量。蚁蚕不易引起的品种,用绷落法收蚁。普通种生产,蚁量每4-5g为一区,同一饲育批各区蚁量应相等。
2.网引法 先将尼龙网剪成蚕连纸相同大小,上贴一小块橡皮膏,作记载网重之用,待蚁蚕孵化后将收蚁网盖于蚕种上,待蚁蚕爬上后,揭取称量收蚁。
3.收蚁注意事项
①原原种收蚁一般采用反引法,每一卵圈(蛾)为一区;原种收蚁采用网收法或纸引法,每1-2g为一区。
②收蚁操作要轻巧,防止蚁蚕受伤,绷落蚁蚕时更要小心。
③生产杂交种时,对交品种的收蚁量一般以对等为原则,按对交蚁量比称量收蚁。
④收蚁用桑力求新鲜,应在收蚁当日上午采摘。
⑤给桑2-3次后,以卷纸(网)法去掉收蚁纸(网),并结合扩座。
⑥生产原种及杂交种时,在收蚁中应另秤1g蚁蚕,调查克蚁头数。
⑦饲育批及制种批的编号在同一蚕种场内,全年的各期生产必须连续编号,采用“日系单数、中系双数”统一编号法,批号不能重复,以免在冷藏、浸酸、浴种等环节中造成混批。
(三)饲育标准
针对品种性状进行饲养,良种良法,充分发挥品种优良性状,减少或克服其不良性状。围绕“小蚕匀、大蚕健”这一总目标采取各项技术措施。
小蚕炕房育(或防干育)、大蚕四回育饲养标准
(四)饲育中的注意事项
1.采用小蚕防干纸育时,1-2龄要求全防干,上盖下蛰,四周包折;3龄半防干,只盖不垫。给桑前半小时应揭开防干纸,多湿时早揭,干燥时迟揭,发现水珠要抹干后再用。
2.采用小蚕炕房育时,炕房内始终处于高温多湿状态,因而饲育中要加强消毒防病,多用干燥材料,保持蚕座干燥,蚕匾蚕网经常更换暴晒,保持清洁卫生,防止蚕具发霉;新蚕匾、新竹竿容易生霉,不宜在炕房内使用;蚁蚕及各龄饷食前必须用防僵粉消毒蚕体,防止僵病和曲霉病的发生,但用药要均匀,用药后不能给湿叶,以免蚕儿中毒;蚁蚕消毒,药量不宜过多。
3.春期小蚕以保温、保湿为主,防止低温和温度剧变及室内过干。春秋期大蚕都要注意通风换气和排湿,切忌闷热,避免接触84°F(29℃)以上的高温,遇高多湿时尽量利用空调等设备,设法降温排湿。
4.采用全龄四回育,每回给桑量要适当增加,并做到超前扩座。小蚕每日扩座2次,2龄以后及时匀座、加网分匾扩座,4-5龄每次给桑前匀座,使蚕儿分布均匀;中国种比日本种、高温时比低温时、秋蚕期比春蚕期蚕座面积宜稍大。为保持叶片新鲜,4-5龄室内干燥时要用打孔薄膜覆盖,当桑叶基本吃完时揭去薄膜,防止蚕座多湿;如不用打孔薄膜覆盖,则每日的给桑回数应增加1-2回。
5.当桑叶成熟度与蚕体发育需要不相适应(桑叶不成熟、叶质过嫩、含糖量低)时,可采用蔗糖添食,蔗糖液浓度:小蚕(1-3龄)期1%,大蚕(4-5龄)期2-3%,用冷开水配制,现配现用。营养(蔗糖液)添食可与防病添食(如氯霉素、蚕菌清、灭蚕蝇等添食)结合起来进行,以减少因药物添食引起蚕儿拒食程度,从而提高防病添食的效果。
6.针对蚕品种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1龄容易发生小蚕的品种,收蚁和1龄用桑应选用营养丰富、老嫩程度一致的新鲜桑叶,其含水率在79-80%;各龄饷食选用适熟新鲜叶,大蚕期切忌嫩叶、湿叶等不良叶。对体型大、抗湿性差的品种,4龄和5龄前期选用适熟叶,给桑量既要达到饱食又不能厚饲,以吃完不留残桑为适量,5龄后期要控制给桑量。对食桑缓慢、食下量少的品种,如皓月、春晓、科明等日本种,应选用优质桑叶,适当提高饲养温度0.5℃(1°F),每次给桑量不宜过多,蚕座不宜过稀,可适当密饲、薄饲;秋期饲养这类品种,要确保4龄和5龄前期的用桑质量,以增加造卵数,提高蚕种质量。对易发生五眠蚕的品种,秋期1-2龄用桑切忌过老。对容易出现三眠蚕的品种,春期2龄温度不能超过28.5℃(83°F以上),用桑要成熟,不用过嫩叶。对于易发生再出卵和生种的品种,除了实行高温感光催青外,1-2龄可适当提高饲育温度0.5-1℃(1-2°F),大蚕期及蔟中应力避高温。对食桑快的品种,如东34、浙农1号、新杭、新菁、芙蓉、75新等中国种,一次给桑量略多。
7.要看蚕给桑。饷食时的给桑量约为上龄盛食期用桑量的80%,少、中食期宜薄饲,控制给桑量,盛食期给桑量应适当增加。高温干燥时给桑量稍多,低温多湿时给桑量应适当减少。
8.防止氟中毒。处在氟污染地区的蚕种场,蚕期前及蚕期中要及时了解桑叶被污染的程度,定时定点测定桑园大气的氟化物浓度和桑叶的含氟量,从催青开始,每隔5日测定1次桑园大气的氟化物浓度,每隔3日测定1次桑叶的含氟量。遇到连续晴天,更要注意,一般春期桑园的大气氟化物浓度达到1.2μg/dm2·日,小蚕期桑叶的含氟量达到30ppm时,就会引起蚕儿氟中毒。由于氟中毒在蚕体内有1个积累过程,所以在污染源未切断之前,尽管大气和桑叶含氟量尚未达到上述临界,也应该采取下列预防措施:①根据桑园氟污染的程度,划分地块,分别利用;②小蚕期选采桑园中间的桑叶或将边缘切除后喂蚕(桑叶边缘的含氟量高);③用1-2%的石灰水或含0.5-1%有效氯漂白粉液清洗桑叶;④4-5龄从饷食后第2日起用10%石灰浆添食,每日1次。采用上述措施后,可以减轻氟中毒的危害,但难以根治,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切断氟污染源。
(五)眠起处理
1.饱食就眠,适时加眠网。加眠网前给桑不能偏少,加眠网时蚕座应达到该龄期的最大蚕座面积。
加眠网的适期如下:
1龄:大多数个体体皮呈炒米色,其中0.1%的个体达到将眠,1部分个体上粘附蚕粪。
2龄:大部分个体体色渐呈乳白,体皮紧张发光,蚕体肥短,出现“蚕驮蚕”现象,其中0.5%的个体达到将眠。
3龄:体皮转乳白色,体躯肥短,体皮紧张发光,约有0.1%的眠蚕。
4龄:体皮转乳白色,体躯肥短,体皮紧张发光,每匾约有0.5%的眠蚕。
中国种比日本种、发育快(眠性快)的品种比发育慢(眠性慢)的品种、小蚕比大蚕、高温比低温加眠网宜稍早。
2.严格分批,拾清迟眠蚕。适时加眠网后,春期1-3龄经8-12小时、4龄不超过15小时,秋期1-3龄经7-9小时、4龄不超过12小时加网分批。大批止桑后4-6小时拾清迟眠蚕,严格淘汰。对于发育不齐的品种更应及时提青,及时拾清迟眠蚕,尽量缩短就眠到止桑的时间,避免在同一饷食批的蚕匾内,出现起蚕、眠蚕、青头“三代共处”的局面。
3.眠中环境安适。眠中保护温度应比食桑中低0.5-1℃(1-2°F),干湿差2-2.5℃(4-5°F),见起蚕后干湿差1.5-2.0℃(3-4°F),对容易发生半蜕皮蚕的品种,干湿差保持1-1.5℃(2-3°F)。眠中应避免风吹、震动,保持光线均匀,对起蚕逸散性强的品种应适当遮光。
4.适时饷食,群体中出现起蚕后,以1%见起时间或50%盛起时间,作为推算适时饷食的参考标准。
中国种起蚕活动迟,头部颜色淡,应防止饷食过迟;日本种起蚕活动早,头部颜色深,要防止饷食偏早。高温时饷食可适当提早,低温时饷食应适当推迟。在严格分批提青的基础上,可在基本没有眠蚕时饷食。同一饷食批的蚕,在下一龄已经饷食而还有尚未就眠的迟眠蚕应予淘汰。对提青的健康迟小蚕应加强管理,喂给优质桑叶,促使其逐步跟上大批。
(六)桑叶管理
1.选采适熟叶 春期一般采用早生桑作为小蚕用桑。选择最大叶或最大叶的上1叶作为收蚁用叶,要求叶形基本定型,叶面平整,叶肉充实,叶质均匀一致,含水率在78-79%左右。1龄用桑在收蚁叶位之下逐叶顺次采摘。对易发生小蚕的品种,自收蚁到疏毛期,用桑要新鲜、适熟偏嫩。各龄用桑应符合蚕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桑叶含水率小蚕用叶一般以76-78%,大蚕用叶春期72-75%、秋期70-72%为适当,春叶含糖量应在16%以上。各龄饷食用桑必须新鲜、适熟,不用隔夜叶。小蚕期适熟叶标准如下表。
各龄用桑含水率参考标准
每日采叶2次,气候干燥宜在清晨多采,长期阴雨宜在傍晚多采。桑叶随采随送,松装快运。
2.合理贮桑 贮桑室保持低温多湿,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注意清洁卫生,及时洗刷,定期消毒,出入换鞋,严防病原物污染。桑叶进室后应及时抖松散热。小蚕采用活叶贮桑、缸贮或领圈贮桑法;大蚕采用畦贮或贴贮法,行畦面补湿要适当,避免湿叶贮藏。贮桑中要定时翻动,防止桑叶发热。
(七)上蔟与采茧
1.上蔟准备 上蔟前按计划安排好蔟室,并准备好蔟具,芦帘、覆蔟网、垫纸等配备齐全。每克蚁量备稻草折蔟5-6个或塑料褶蔟7-8只(珠江流域上蔟利用竹花蔟,每克蚁量备3-4只)。复用蔟室应经防病1号喷粉消毒或漂白粉液喷雾消毒后再使用。
上蔟前1日要对蔟室进行升温排湿,达到蔟室、蔟具和上蔟环境“三干燥”;见熟前及熟蚕均须用防僵粉消毒蚕体,防僵粉应撒布均匀周到,以减少僵病等的发生。
2.上蔟管理 初熟捉熟,防止偏生,盛熟时要防止过熟,做到勤捉快捉,随捉随上,不能堆积,对营茧慢的品种应特别注意适熟上蔟。
每平方米蔟帘上熟蚕450头左右,双宫茧多或结下层茧的品种400头左右,散布均匀;底层蔟帘多湿,上蔟密度以偏稀为宜。使用竹花蔟时,每蔟放熟蚕450-500头。使用折蔟时,熟蚕上满后加盖覆蔟网。熟蚕以6小时为1段,作好标记,严格分清。各饲育批的始、终熟蚕,应写明日期、时间,分开上蔟。
初上蔟时,蔟室应保持在25-25.5℃(77-78°F),茧壳形成后保持在24℃(75°F)干湿差3℃(5°F),注意通风换气,保温排湿,做到开门上蔟、开门营茧、清除粪尿,降低湿度,提高结茧率,切忌高温多湿、闷热和低温多湿,以防止发生不结茧蚕。对熟蚕有背光性的品种,应适当遮光,保持光线均匀。茧壳形成后及时抽去垫纸,揭去覆蔟网。
3.早采茧 在75-78°F(24-25.5℃)条件下,上蔟后经48-72小时(以60小时为中心),当茧壳已硬并经抽样剖茧都是毛脚蚕时,即可采茧。在上述范围内,发育营茧快的品种(例如东34、浙农1号、新菁等)可适当早采,发育、营茧慢的品种(如春晓、皓月等)可适当迟采。当发现化蛹时,应立即停止早采茧,改为迟采茧。
早采茧应轻采轻放,随采随摊,粒粒平铺,以减少或避免缩尾蛹。双宫、下茧分别放开。采下的种茧,标明品种、批次、上蔟日期、送种茧室内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