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图1)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21页(2158字)

图1 麻黄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绿色草质茎。

【性状鉴别】

麻黄茎呈细长圆柱形,有分枝,表面黄绿色或淡绿色,质轻脆,易折断。微有香气,味苦涩。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及中麻黄E.inf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内蒙古、甘肃、山西等地,秋末采收。

草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中麻黄 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以身干,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麻黄根:本品呈弯曲的圆柱形,常扭曲并有支根,表面红棕色至灰棕色,外皮粗糙,易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味微苦。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

(二)切制

切段,除去杂质,木质茎,残根,淋水稍润,切段,晒干,筛除灰屑。

【炮炙】

1.蜜制 ①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倒入麻黄段中拌匀、焖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100kg麻黄,用20kg炼蜜。

2.制绒 取麻黄段,碾成绒,筛除细粉。

3.蜜制绒 取适量开水将炼蜜稀释后,加入麻黄绒拌匀,焖透,置锅内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4.炒制 取麻黄炒至微焦。

5.生姜、甘草制 取甘草、生姜煎汤,煎至味出,趁热浸泡麻黄段,浸后晒干。每麻黄500g,用生姜,甘草各30g。

【性味归经功效】

温,辛,微苦,归肺、膀胱经。解表,宣肺、利水。

【应用】

1.风寒感冒 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功能开腠理,透毛窍,发汗以散风寒解表,为辛温解表要药。常与桂枝相须为用。麻黄善宣卫气,散表寒,桂枝长于通血脉、温经散寒。故能散风寒湿邪、温经通脉而治疗痹痛。

2.咳嗽气喘 常与杏仁配伍,麻黄散寒宣肺定喘,杏仁降气止咳,如再加甘草相使为用,更助散寒止咳定喘功效。本品配伍干姜、半夏、细辛等可治寒痰停饮,咳嗽气喘。若高热喘急者,常与石膏、甘草、杏仁以清肺平喘。

3.风水水肿 本品上宣通肺气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对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的风水症,常与甘草同用,若见内热脾虚者,可与石膏、白术、生姜等配伍。

另外,可利用本品散寒通滞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痰核、阴疽等症。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应慎用。

【备注】

丹溪谓“麻黄苗能发汗根能止汗”,久为医家公认。根据现代研究证明,麻黄茎与根的化学成分不同,茎含麻黄型生物碱,根含大环精胺等几种类型生物碱。药用作用相反,前者升压,后者降压,这与传统认识相符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