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图139)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311页(1433字)
图139 白头翁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原植物系多年生草本,均为野生,喜生于向阳处,多生于山坡及田野间。商品中同名异物情况较为复杂,除白头翁外,尚以其同属植物兴安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细叶白头翁、蒙古白头翁的根或带地上部分的根作白头翁药用。此外,还有以同科植物大火草、秋牡丹以及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翻白草,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毛大丁草,石竹科植物白鼓丁等的根或带根全草在不同地区作白头翁供药用,一般均自产自销。实与正品白头翁不同,应分别入药。
【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稍扭曲。长5~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及纵槽纹,近根头处皮部易脱落,常朽蚀成纵向突起的网状花纹。根头部稍膨大,有时分叉,顶端多有残留数层鞘状叶柄基或幼叶,密生白色长绒毛。质硬脆,折断面稍平坦,黄白色,皮部与木部间有时有空隙。气微,味微苦涩。以身干、条粗长、整齐不碎、灰黄色、头部有白绒毛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三)炮炙
制炭:取白头翁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呈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星,取出,晾一夜。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1.湿热毒泻痢,里急后重 本品苦寒为治痢之要药。常与黄连、黄柏、秦皮等配伍以增强解毒止痢之效,如白头翁汤。
2.外痔肿痛 本品善清大肠湿热,有凉血止血之功效,单味外敷,可止血消痔。
据报道,对功能性子宫出血,亦有很好疗效,可与地榆炭浓煎,加红糖服用。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6~15g。
虚寒泻痢忌服。
【备注】
《本经》:“主湿疟狂易寒热,癓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
本品含白头翁素、皂苷等。白头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痢疾、伤寒、枯草、沙门氏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本品有抗阿米巴原虫功效,对阴道滴虫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流感也有轻度的功效。本品还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其地上部分有强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