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图172)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385页(1737字)
图172 瓜蒌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mii Harms.、日本栝楼Trichosa nthes japonica Regel.的干燥成熟果实。原植物系多年生草质藤本,多为栽培。根据中医药用经验,有将果皮与种子分别入药者,因此,商品中称瓜蒌为全瓜蒌。此外,还有瓜蒌皮(果皮)和瓜蒌子(种子)。习惯认为山东产者皱皮柔韧,糖质足,水分少,品质较佳。其根亦供药用,称“天花粉”。华东、江浙一带、湖南、湖北等地尚用同属植物王瓜的果实,与瓜蒌性状稍有不同。
【性状鉴别】 果实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微突起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或果柄断去后的痕迹。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内面黄白色,附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粘稠,与果皮,种子粘连。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以个整齐、皮厚柔韧、皱缩、杏黄色或红黄色。
【炮制方法】
(一)净制
洗净。
(二)切制
洗净,稍凉,切丝,晒干。
(三)炮炙
蜜制: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瓜蒌皮丝,拌匀,焖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黄棕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100kg瓜蒌皮丝,用炼蜜25kg。
【性味归经功效】
寒、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应用】
1.肺热咳嗽,稠痰难咯之证 瓜蒌微苦寒,善于清肺热咳嗽,瓜蒌皮有稀释痰液的功效,常与知母、贝母等祛痰止咳之品配伍;治疗痰热互结、黄痰难咯、胸闷大便不畅,瓜蒌仁常与胆南星、枳实、黄芩等配伍,如清气化痰丸。
2.胸痹、胸膈痞满等证 本品能利气宽胸,清肺胃之热而化痰,常与宣肺化痰之品合用,如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痰热结胸,按之则痛常与半夏、黄连等清热燥湿之品配伍,如小陷胸汤。
3.胸燥便秘 瓜蒌仁或瓜蒌霜,若与郁李仁、火麻仁、枳壳配伍,可治疗肠燥便秘。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仁10~15g,瓜蒌皮6~12g。
痰浊黄稠、胸痹、乳、肺、肠痈,大便秘结,多生用;肺燥咳嗽,亦蜜炙。瓜蒌仁:肺热咳嗽,肠燥便秘,宜生用;痰饮结阻于肺,宜炒用;肺热咳痰不爽,大便不实者,宜制霜用。
瓜蒌皮:痰热咳嗽,胸闷胁痛,多生用;肺燥久咳宜蜜炙。
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服。反乌头。
【备注】
《本草纲目》:“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肿疮毒。”
本品含三萜皂苷,有机酸及盐类,树脂、糖类和色素。种子含脂肪油,皂苷等。瓜蒌皮含多种氨基酸及生物碱等。有祛痰功效。有降血脂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