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图178)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400页(1767字)
图178 竹茹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Munro)Mc Clure var.pubescens P.F.Li、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ex Rendle的茎的干燥中间层。原植物系乔木状之竹类。大部为制作竹器时刮下的副产品,习惯以当年产的新竹刮下的竹丝质量为佳。
【性状鉴别】
竹茹为不规则的丝条,扎成圆柱的把或盘曲成团,有的为乱丝状,曲折而拘挛。浅绿色或黄绿色,宽窄厚薄不等,两头不整齐,纵面多劈破,一般的碎末较多。质柔软而轻松,有弹性。有竹之清香气,味淡。
以身干、色绿、丝细均匀、质柔软、有弹性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团。将竹茹中的碎末,过粗罗,收集粗粉。
(三)炮炙
1.姜制
(1)姜汁炒: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晾干。每100kg竹茹,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
(2)姜汁焙,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稍焖压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焙至两面显黄色焦斑,取出,晾干。每100kg竹茹,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
2.炒制 取竹茹抖去灰渣,加飞朱砂细粉1%兑水适量拌匀后,喷晒竹茹,至染成均匀红色,晒干。
【性味归经功效】
微寒、甘。归肺、胃经。清化热痰,除烦止呕。
【应用】
1.痰热咳嗽、痰火扰心、神烦不安等症 本品善清痰热。痰火清,心神安,则烦除矣。治疗肺热咳痰黄稠者,常与瓜蒌、桑白皮等配伍。治疗痰火扰心烦而不眠者,常与半夏、枳实、茯苓配伍,如温胆汤。
2.胃热呕吐 本品甘寒而清胃热,常与黄连配伍用以止呕。若与半夏、陈皮等配伍又可治疗痰热互结。烦闷呕逆,如黄连桔皮竹茹半夏汤;若胃虚有热呕者,可与入参、生姜、陈皮配伍,如桔皮竹茹汤;若妊娠胎气上逆,食物即吐者,可与黄连、黄芩等配伍,如黄芩半夏竹茹汤。
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之治疗崩漏、衄血、吐血之证。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6~10g。
热痰郁结不眠,肺热咳逆宜生用,恶心呕吐,惊悸失眠等证,宜姜炙用。
脾胃虚寒便溏,寒湿痰咳者慎用。
【备注】
《本经逢原》:“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
竹茹粉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旋覆花与竹茹都有化痰止呕作用,竹茹清肺胃胆三经之热,长于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