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虫(图273)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596页(1856字)

图273 虻虫

本品主要为虻科虻属雁虻Tabanus pleskei Krober.布虻(佛光虻)Tabanus budde Portschinsky.江苏虻Tabanus kiangsuensis Krober及其同属多种昆虫的雌性虫体和黄虻属昆虫双斑黄虻Atylotus bivittateinus Tokahasi的雌性虫体。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产。

【性状鉴别】

1.雁虻雌虫 体长21~26mIn,眼裸,基胛三角形,黑色或黑棕色,两侧与眼分离,中胛窄长与基胛相连。胸部灰黑色,有灰色粉被,翅透明,平衡棒棕色。腹部黑色,背板1~3节,两侧具棕红色斑,1~7节中央具一列浅灰三角形带,每节后缘具浅黄横斑。腹板黑色,1~4节浅棕或粉红色,腹部体色多变。

2.布虻雌虫 体长22~24mm。前额有黄色粉被,基胛近方形,棕色,有光泽,两侧不与眼相接,与胛短黑呈细线,与基胛相连。触角红色,第三节背缘具拇指状向前的突起。胸部盾片黑色具5条黄纵纹,侧片具浓密黄毛。翅透明,前缘室及翅脉黄色,腹部黑色。足黄色,前足股节褐色。

3.江苏虻雌虫 体长12~15mm。前额黄灰色,胛黑棕色,中胛与基胛融合呈柱状,基胛两侧与眼分离。触角黄色,第三节背缘具不显的钝突。胸部灰色,背板具5条明显纵纹,侧片浅灰色具长白毛。翅透明。平衡棒棕色。足灰色胫节浅棕色,仅端部及跗节黑色。腹部黑灰色,背板中央及两侧具三角形斑,每节背板后缘具细白横带,腹板黑色,后缘具白横带。

4.双斑黄虻雌虫 体长13~17mm。前额灰黄色,基胛中胛黑色,圆形和心脏形。触角橙黄色,第三节有明显的钝角突。中胸背部及小盾片均为黑灰色,复密黄色毛,腋瓣上的一撮毛为金黄色;侧板及腹板灰色粉被,具长白毛。翅透明,翅脉黄色。足黄色或有变异。腹部暗黄灰色,多金黄色毛及少数黑毛。背板1~4节两侧有大块黄斑,腹板灰色。

以身干、个大、完整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拣去杂质,筛去泥屑,除去足翅。

(二)炮炙

1.炒制 取净虻虫置锅内,用文火加热,微炒,取出放凉。

2.米制 取净虻虫与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拌炒至米深黄色为度。取出,去米,放凉。每100kg虻虫,用米20kg。

3.酒制 取虻虫,用酒洗净,焙干。

【性味归经功效】

微寒,苦。有小毒。归肝经。破血逐瘀消癥。

【应用】

癥瘕积聚,经闭、跌打损伤等证。本品破血消癥,通利血脉。治疗癥瘕、经闭,常与虫、大黄、水蛭等配伍,如大黄虫丸;治疗跌打损伤,可与丹皮共细末,用酒送服,亦可与乳香、没药配伍。

现代亦用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1~1.5g。研末服0.3g。

孕妇及体虚无瘀,腹泻者忌用。

【备注】

《本经》:“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癥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本品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有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脑下垂体后叶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上一篇:马钱子(图265) 下一篇:干漆(图27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