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图349)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761页(1870字)
图349 天麻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Ia BL.的干燥块茎。原植物系多年生寄生植物,野生与栽培均有。商品中有春天麻与冬天麻之分,一般认为“冬麻”质量优于“春麻”。目前,天麻的伪品较多,应注意鉴别。
【性状鉴别】
块茎呈长椭圆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略透明,有纵皱纹及由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顶端有残留茎基(春麻)或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芽(冬麻),习称“鹦哥嘴”或“红小瓣”。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以个大、质坚实、色黄白、断面半透明、无空心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残茎杂质,洗净。
(二)切制
洗净,润透或蒸软,切薄片、干燥。
(三)炮炙
1.姜制 取原个天麻,除去残茎杂质,洗净,滤干水,每100kg天麻加姜汤30kg(生姜5kg,加水40kg,煮取30kg)拌匀,使吸尽姜汤,润透体软,蒸3~4小时,取出,放冷,切2mm薄片,干燥。
2.麸制 取天麻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去麸。
3.煨制 在锅内铺好表芯纸,加水润湿,将天麻片铺上,用微火炒热,至纸干起烟接近焦枯时,翻动药片(约10~15分钟),煨至药片两面均为黄色,放冷即可。
【性味归经功效】
平、甘。归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应用】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本品味甘性平,作用平和,不论寒热虚实,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皆可配伍应用。如治疗破伤风的痉挛抽搐,可与白附子、天南星、防风等配伍,如玉真散;若小儿急惊风可与钩藤、全蝎、羚羊角等配伍,如钩藤饮子;若治疗小儿脾虚而引发的慢性惊风,可与人参、白术、白僵蚕等配伍。近年来用于癫痫大、小发作亦有一定效果,即用本品制为的香荚兰醛片。
2.眩晕,头痛 本品既止肝风,又平肝阳,故为止眩晕良药。治疗肝阳上亢眩晕、头痛,常与石决明、钩藤、牛膝等配伍,如天麻钩藤饮;治疗风痰上扰眩晕、头痛,常与白术、半夏、茯苓等配伍。
据报道,本品与法半夏、白术、茯苓、橘红、白芥子、羌活、全蝎、蜈蚣、红花各50g,甘草20g,共为细末,每服10g,治疗口眼斜有很好效果。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1.5g。
眩晕、抽搐等证,多生用;小儿惊风,宜煨用;风湿、麻木、手足不遂等证,宜酒制用。
【备注】
《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痓,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本品含香荚兰醇、粘液质、天麻苷、结晶性的中性物质,维生素A等。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抗惊厥,镇痛作用;有降压作用;有耐缺氧作用;有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
天麻与钩藤都有平肝息风功效,常相须为用。天麻为治风之圣药,能利腰膝,达血脉,凡内、外风之证均可应用。钩藤偏于清肝息风主要用之肝热抽搐及肝阳上亢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