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氨苄西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新药临床应用手册二》第11页(2414字)

【化学名称】(2S,5R,6R)-6-[(R)-2-氨基-2-苯基乙酰胺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二环[3,2,0]庚烷-2-羧酸(5-甲基-2-氧代-1,3-二氧杂环戊烯-4-基)甲酯盐酸盐

【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以及消化球菌属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本品在体内形成氨苄西林,后者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

毒理:LD50( mg/kg),小鼠口服,雄性为8294,雌性为8492,大鼠约10000,狗>300。无致畸作用。与氨苄西林比较,对本品的抗体的产生较氨苄西林为弱。未发现本品有诱变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迅速,在肠壁中水解成氨苄西林在血中显示高浓度。健康成人口服本品250 mg(效价),45 min后达血中浓度峰值6.6μg/ml,约为口服氨苄西林的2.2倍。本品口服后向痰液、扁桃体及副鼻窦粘膜、皮肤组织移行均良好,但不向母乳和新生儿血中移行。大部分以氨苄西林随尿排泄,给药后6h内平均尿中回收率为50.4% 。

【适应证】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肺炎球菌、消化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杆菌中对氨苄西林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肺化脓症;单纯性膀胱炎;毛囊炎(脓疱性痤疮)、疖肿症、痈、丹毒、蜂窝织炎、淋巴管(结)炎、化脓性甲沟炎、皮下脓肿、汗腺炎、簇状痤疮、感染性粉瘤、肛周脓肿;外伤、手术伤口的浅表性继发感染;中耳炎、副鼻窦炎;泪囊炎、角膜溃疡;牙周组织炎、冠周炎、颌炎。

【剂量与用法】口服,成人1次250 mg(效价),1日3~4次,随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临床评价】每日给药大部分为750~1000 mg(效价),给予3~14d。2685例中总有效率82.7%(1655/2002)。其中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有效率为83.0 %(352/424);肺炎、肺化脓症87.1%(121/139);单纯性膀胱炎85.6(409/478);毛囊炎、痈、疖肿86.5%(141/163);丹毒、蜂窝织炎、淋巴管(结)炎、甲沟炎87.6%(92/105);皮下脓肿、汗腺炎、簇状痤疮、感染性粉瘤、肛周脓肿78.6%(136/173);外伤、手术创口的浅表性继发感染76.5%(39/51);中耳炎、副鼻窦炎71.3%(179/251);泪囊炎、角膜溃疡86.7%(13/15);牙周组织炎、冠周炎、颌炎85.2%(173/203)。双盲对照试验认为本品对细菌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浅表化脓性疾患及口腔科感染有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102/2845)。

休克:罕见休克症状,应严密观察,遇有不适感、口内异常感、哮喘、眩晕、便意、耳鸣等症状时应中止给药。

过敏:发热、皮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症状,出现时应中止给药。

血液:罕见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

肝脏:罕见SGOT、SGPT上升等肝功能检查值异常。

肾脏:罕见间质性肾炎等肾病。

消化系统:罕见伴发热、腹痛、白细胞增多、粘液血液便的急性腹泻(假膜性肠炎),遇腹痛、多次腹泻时就中止给药适当处理。偶见腹泻、软便、胃部不适感、恶心、呕吐等。

菌群交替:罕见菌群交替引起的口炎、结肠炎,系念珠菌或不敏感的克雷伯杆菌所致,此时应中止给药并适当处理。

维生素缺乏症:罕见维生素K、维生素B族缺乏症。

【注意事项】1.禁用于对本品有过敏史的病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

2.慎用于对青霉素类、头孢烯类药物有过敏史的病人,本人或双亲、兄弟有易发生支气管哮喘、皮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的体质的病人,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经口摄取不良或不经口营养的病人,老年人,全身状态差的病人(可能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

3.对孕妇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应权衡利弊慎用。大每日以氨苄西林大剂量给药(3000 mg/kg)有致畸的报道。

4.为防止休克等反应,应仔细问诊。

【制剂规格】片剂:每片含本品250 mg。

【贮存】室温密闭保存,有效期2年。

【生产厂家】日本锺纺制药公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