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达赖氨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新药临床应用手册二》第482页(1820字)

【别名】:百达克

【化学名称】L-赖氨酸(1-苄基-1H-吲哒唑-3-氧基)乙酸盐

【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本品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通过局部滴眼使本品进入眼组织和房水,并在晶状体内浓集,从而抑制眼睛中醛糖还原酶活性,达到预防和治疗白内障的目的。本品对体外培养小晶状体白内障模型有抗氧化作用;对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通过裂隙灯照相观察晶状体混浊度和采用电子显微镜检查晶状体蛋白纤维的超微结构等手段,证明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热引起的小鼠、晶状体蛋白的变性,在体内外试验均有防护作用,且与剂量呈相关性;对X-射线引起的家兔白内障晶状体有防护作用;对2,4-二硝基酚引起的家兔白内障晶状体的细胞膜的内膜溶解和胞浆流失有保护作用;这些均提示本品有抗白内障作用。

【药代动力学】大鼠口服14C 标记的本品后,肝、脾、肌肉、血浆和晶状体中均有分布,各组织消除速度相似,唯晶状体中药物消除比其他组织慢。如大鼠po14C 标记的本品 200 mg/(kg·d),连续 6 d,测得血浆中药物浓度为190.2 mg/L,晶状体中为 1.7 mg/kg;停药 72 h后再测,血浆中已降至10.7 mg/L,此时晶状体中仍有 0.9 mg/kg。家兔静注后,在眼组织和血浆中能测得原药及其代谢物5-羟苄达酸,其中虹膜浓度最高,其他依次为睫状体、视网膜、角膜、泪液、房水、玻璃体和晶状体;血浆、房水、玻璃体、睫状体和视网膜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47,4.56,3.59,3.22 h,而晶状体中 t1/2β 为 17.1h,明显长于其他组织。兔眼滴入 0.5 %14C标记的本品滴眼液 0.05ml后,测得角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和房水中药物浓度较高,玻璃体和晶状体中浓度较低;但24h后除晶状体外,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显着下降。用本品滴眼液给家兔滴眼,0.05ml/次,tid,连续滴药 6d眼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一次用药相比,晶状体可提高10倍左右,而其他组织仅增加2倍,表明药物在晶状体中有浓集现象。6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术前滴用一次0.5 % 本品滴眼液 2 滴,术中抽取 0.5ml房水,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滴药后 1 h房水中药物浓度为 20 ~ 40μg/ml。以上结果说明本品无论口服、静注还是局部滴眼,均能进入眼组织和房水,并在晶体状内浓集发挥抗白内障作用,这在临床用于治疗白内障的现有药物中是极为少见的。

【适应证】早期老年性白内障。

【剂量与用法】1 ~ 2 滴 /次,tid,或遵医嘱,滴后闭目 3 ~5 min,使药物充分吸收。

【临床评价】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Ⅱ期临床试验,评价了对 311例562眼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用药方法:2滴 /次,tid,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在视力方面,提高国际视力表二排的眼数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 <0.01);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摄影显示,晶状体混浊度变化亦有显着差异(P<0.05)。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 71.1 % ,对照组31.6% ,两者相比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 <0.01)。

【不良反应】以瞬时烧灼感为多,发生率52.6 % ~ 71.6 %;其次是异物感,少数有畏光流泪,这些反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减少,未见组织损害和过敏反应。本品对治疗白内障、延缓白内障的发展及改善病人视力有确切疗效。

【注意事项】部分病例出现一过性刺激感,如灼热感、刺痛等,但不影响使用。发现药液污染或混浊弃去不用。眼外伤及严重感染时,暂不使用。

【制剂规格】0.5 % 滴眼液:每瓶 8ml,含本品 40 mg。

【生产厂家】中国浙江平湖制药厂。西班牙Hubber公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