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中国文书大典上卷》第101页(2276字)

【简介】:

规划是各级行政机关常用的计划性公文之一。规划是一种比较大型的、长远的、带发展战略性的计划,是一种粗线条的长远计划。

规划和计划相比较,计划显得要单纯、具体、完成的时限性较强。规划则属于对一定地区或较大的事业、工作等在若干年内的战略性部署,可以用它来制定发展远景和总目标,以划分实现远景目标的大的阶段与步骤。

制定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统筹全局,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也可以通过远景蓝图的描绘,鼓舞士气,激发群众的干劲。

规划的文体格式和计划大体相同,也由标题、正文和签署三部分构成:

(一)标题 规划的标题包括制发机关、事由和文种类别(规划)“三要素”,且一般不能有省略。标题中的“事由”一项,要写明时限和“规划”的范围,是属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还是属于“市政建设发展规划”。一般来讲,规划的时限应是五年,或者十年。一年、两年的“规划”,就应该改作“计划”。

(二)正文 规划的正文多由现状分析、规划内容、对策措施三部分组成。现状分析部分要简要说明制订规划的依据、目的和总的目标等;规划的内容是正文的主体,要具体设计各方面的指标;对策措施部分是针对第二部分的内容提出的原则、方法。

(三)签署 因标题中已包含制发单位,只需在正文右下方签上制发日期。国家机关制订的大型规划,制发日期多在标题下加括号标示。

规划的写作要求:首先要集思广益、调查研究,靠某一个人坐在屋里闭门造车是制订不了好的规划的;其次要写得概括,不能也不可能太细、太具体。

规划的语言要平实,不能因为它的内容是激励志气的远景蓝图,就加以想象与描写。

【范例】:

××厂经济发展十年规划

(1981年至1990年)

一、基本任务和总目标

遵照党中央关于从1981年至本世纪末的20年“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要求,根据本企业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1981年至1990年的远景规划,为1991年到2000年的高速发展打好基础。十年内的奋斗目标和重点是:研制尖端产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进行部分产品的更新换代;新建和扩建部分生产车间;大量培训工人,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二、十年内的发展规划

(一)企业发展规划:新建××车间,发展××产品的生产;扩建××车间,使×种产品的生产,到1990年比现在提高×倍,年产量达到××万只。增加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部分管理人员,使之从现有的××人,增加到×××人。

(二)产品发展方向:与××研究所合作,积极研制××、××等新产品,其中××新产品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对现有××等几种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以符合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新设备技术的应用和工人生产技术的提高,到1990年全年劳动生产率比现在提高××左右。

2.增加总产值:在××车间的扩建和××车间的新建工程完成投产后,年总产值可达××××万元,比现在提高×倍。

3.降低可比产品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燃料等消耗,使可比产品成本到1990年比现在降低××%左右。

4.加速资金周转:在产品增加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不增加流动资金,使流动资金的周转天数从现在的××天,降低到××天。

5.提高盈利水平:在增加生产、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力争1990年的利润从现在的××万元,增长到×××万元。

三、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一)举办各种文化班、学习班,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学习先进技术,改善队伍素质,使之适合四化的要求。

(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全面贯彻经济责任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切实做到权、责、利相结合。克服平均主义倾向,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三)改善劳动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整顿,加强劳动纪律,开展劳动竞赛,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认真执行财经纪律。在处理经济业务和财务活动中,坚持以财政经济方面有关的法规、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为准则,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内部监督作用,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

1980年12月31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