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工作报告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中国文书大典上卷》第158页(8703字)

【简介】:

会议工作报告是一种会议文件,它通常是各级机关的主要领导代表各级党的组织、人民团体、行政机关和代表大会向全局性大型代表会议所作的比较正式的、郑重的讲话。

会议工作报告是代表整个组织或机构回顾总结工作、分析研究形势、部署布置任务时使用的文件;有的会议工作报告需要提请大会审议批准。

会议工作报告根据其性质和内容,又有“筹备工作报告”和“届时工作报告”等区分,但“筹备工作报告”多是报告大型会议的组织和准备情况,不是对全局工作的总结和部署,实际上一种非常次要的“会议报告”,不能与“会议工作报告”相提并论。

会议工作报告的结构,通常由标题、题下签署、正文三部分构成:

(一)标题 会议工作报告通常由会议名称与文种类别(工作报告)组成,有的则直接写工作范围加上文种类别(报告),如《政府工作报告》。也可以用概括报告主要内容的词句作标题,或者用概括报告主要内容与号召性词句作正标题,另外用一个由会议名称与文种类别组成的副标题与之配合。

(二)题下签署 会议报告的标题下,要标明报告时间和报告人姓名,但这只是表示报告人是报告的法定作者。

(三)正文 会议工作报告的正文,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之前要顶格写称呼,开头要简要地说明会议的性质、任务、意义或者缘由等。主体部分通常要先总结前段工作,包括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次根据党和政府的总任务或者是上级的要求,分析形势、提出今后的方针与任务;再接着提出完成任务所应采取的措施、办法等。正文的结尾部分一般为强调意义、表明决心、发出号召等;如果属于提请会议审议的报告,要以“以上报告,请各位代表(或委员)审议”之类的话作结语。

正文的写作,一般由于容量较大,分成若干小标题或子目来写,使其条理清楚。

会议工作报告的写作要求是:中心思想明确,重点突出,论点和论据要有机统一。力求内容充实,切忌空洞说教。

【范例】: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92年10月12日)

江泽民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了!现在,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寄希望于我们这次大会,世界上关心中国的朋友都注视着我们这次大会。我们相信,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这次大会一定能开成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邓小平同志今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广大干部和群众思想更加解放,精神更加振奋,上下团结一致,到处热气腾腾,进一步展现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理想的壮丽前景。

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一致认为,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好时机。这次代表大会的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一、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

十四年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

大家都记得,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那时要摆脱困境,打开局面,是多么不容易。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在确定工作中心转移的同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我们党强调必须以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根据历史转折的新要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逐步调整和充实各级领导班子,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实行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

我们党对重大历史是非作了认真的清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平反冤假错案,落实了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各项政策。十一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维护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党作出这个重大决策的勇气和远见。

在拨乱反正基本完成的基础上,1982年召开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确定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随后又提出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我们党举起了一面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旗帜。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适应改革从农村向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步骤,是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取得了很大成就。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

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

1987年召开了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十三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五年。在国际国内的复杂艰难情况下,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今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和今年三月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回顾十四年走过的道路,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生过失误和偏差,现在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意见和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总起来说,全党全国人民公认的事实是:这十四年是真正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四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四年,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几十年间,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但是总的来说还需要很好地探索。近几年国际上发生的急剧变化,使这个问题更加引人深思。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和建设,历来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还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二、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们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我们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发展。如果我国经济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所以,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九十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原定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六,现在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更快一些。根据初步测算,增长百分之八到九是可能的,我们应该向这个目标前进。……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显着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我们要大力发展全国的统一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并依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

为了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略)

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略)

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略)

第四,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略)

第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略)

第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发展。(略)

第七,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略)

第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略)

第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略)

三、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策(略)

四、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略)

同志们!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社会制度,它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任何新兴社会制度的产生、巩固和发展,必然是充满牺牲奋斗,交织着成功和失败的曲折过程。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一定会从中经受锻炼、汲取经验教训,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对于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是很重要很宝贵的时期。我们的担子重,责任大。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就能够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朝着宏伟的目标奋勇前进!

上一篇:贺电 下一篇:中国文书大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