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总结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中国文书大典上卷》第652页(12206字)

【简介】:

全面总结,又称为会议报告。

全面总结是党和国家以及在党和国家领导下的各个大的部门,在召开代表大会时,所使用的一种内容复杂的应用文样式。例如,历届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各部部长在全国人代会上的发言或讲话,都称为全面总结。又如有关领导人在省、地、市、县党代会或省、地、市、县人代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各种联合召开的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也是全面总结。我们的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同志中的不少同志都会写这种总结。新进入领导班子的负责同志要熟悉并掌握全面总结的写作方法,以便在工作中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指明方向,巩固和发展四化建设好形势。

总结的写作如下:

(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成一个强有力的写作班子。全面总结虽说是以党组织或政府或党政某一领导机构的某一位负责同志个人名义所作的总结,但这种总结都不是个人的看法和意见,而是集体反复研究之后所作出的结论和主张。全面总结,都具有总结性、指导性和号召性。因而,全面总结的文稿都不是一两个人坐在房子里所写成的,而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主持下,由强有力的写作班子共同努力,了解情况,收集材料,座谈讨论,反复研究,才可以写好。必要时还要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当顾问,给予协助。

(二)要广泛调查、收集并精选材料,为拟写全面总结的提纲、起草初稿做好充分准备。无论是总结前一个时期的成绩和经验,还是提出今后的新的历史任务,都必须由写作班子在写作全面总结之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的可靠的材料,为最后精选材料作好充分准备。只有这样,写出来的全面总结,才是继往开来,胜利开创新局面的行动准则或纲领。只有这样,写出来的全面总结,才能做到摆情况,既全面又突出重点;讲成绩、缺点恰如其分;谈体会、经验有针对性;讲任务明确具体,切实可行,便于完成。

(三)要熟悉和掌握全面总结的结构方法。一般说来,全面总结是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标题。

例如: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

(1989年11月25日)

李瑞环

这种全面总结的标题包括:正标题、副标题、报告时间、报告人姓名。这是一般全面总结常用的标题。其特点是:概括、贴切、醒目、明确、鼓舞人心。正标题的字要大一些可排成一行,也可排两行(注意一个词不能拆开排成两行);副标题、日期和姓名的字要酌情小一点。

魏钦公同志在河南省社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这种全面总结的标题把报告人的姓名(有时在姓名后加上职务,以示报告人的身份)写在正标题内,下面用括号标明年月日。

第二部分,正文。全面总结的正文必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上次大会以来出现的好形势,取得的可喜成绩;感受最深、值得继续坚持和发扬的经验;今后的努力方向或者说今后在发扬已有成绩、坚持已有经验的同时,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这三个方面,有时用“一”、“二”、“三”等序码标示出来。有时每个方面还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每个小标题下面还可以再根据需要分若干层次,条分缕析地进行叙述、说明,必要时还要进行适当的评述。

由于这种总结是在代表大会上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的,所以在行文中要适当沟通报告人和听者的关系。具体作法是:开头要写上称呼。这称呼是报告人对听者的称呼。这称呼要亲切、全面,一般称“同志们:”,必要时要把到会的上级领导人的姓名、职务、来宾等都写上。在文中适当地方也要加上称呼。文中的称呼不同于开头称呼的地方是:文中的称呼按正常行文写,低两格后面加逗号(,)或感叹号(!);开头的称呼必须顶格写,后面加冒号(:)。自然二者在讲话时的语气也有不同,开头要重,文中要轻。

在称呼和第一个方面开始之前要有一段或两段文字,算作序文,说明如下的意思:这是什么会议,在什么形势下召开的、有什么意义,受谁的委托或代表谁作什么报告。文字要简练、明白。

为给初学写全面总结和写得不够熟练的同志提供一个学习条件,我们把1982年4月13日魏钦公同志在河南省社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总结报告,选录于后。这是一篇篇幅不长、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合乎标准的难得的全面总结的范文。全文除开头和结尾之外,其他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讲了省社联恢复后三年来的可喜成绩;第二部分从五个方面讲近年来的经验、体会;第三部分从四个方面写今后的任务。全文如下:

【范例】:

魏钦公同志在河南省社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1982年4月13日)

同志们: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中共河南省委的领导、关怀下召开的。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是我省社会科学战线上的一件大事,它必将有力地推动我省社会科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现在,我受省社联第一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汇报社联的工作,并对今后的任务提出一些初步意见,请全体代表审议。

(一)

我省社联和所属的哲学、经济、历史三个学会,创建于1964年2月。之后,相继发展了会员,召开了学术讨论会,邀请了知名学者来我省讲学,恢复了《史学月刊》,编印了《桌子的哲学》等论文集,使我省有组织地开展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在“十年内乱”期间,理论研究工作遭到了一场严重灾难,省社联和三个学会,机构撤销了,人员解散了,活动中止了。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加清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伟大斗争,努力从思想上,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开始从根本上纠正“左”的错误,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从而为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1979年元月,召开了省社联和所属三个学会的恢复大会。通过这次大会,总结了经验,振奋了精神,重新组织了队伍,制定了规划,使我省社会科学的研究活动又蓬勃开展起来。

省社联恢复后的三年多来,全省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创建了新的学会,扩大了学术队伍。

几年来,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相继建立了人口理论、教育、图书馆、中共党史、金融、财政、会计、考古、文学、语言、档案、基建经济、新闻、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等15个学会和群众文化学会筹备组,会员由原来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3400多人。为了便于研究,有些学会还分别成立了专业研究会或研究组。有的地、市也建立了社联和学会。

上述学会的建立,是我省社会科学事业走向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它使我省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加广泛地团结组织了起来,为发挥集体力量进行多种学科的研究活动,更大范围地交流科研成果和经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党有效地团结和领导人数众多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起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开展了学术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创建上述学会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联系我省实际,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广泛深入地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运用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大量活生生的事实,有力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从而打破了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初步改变了思想上的僵化半僵化状态,大大加深了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认识。再是联系国民经济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认真组织了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对“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价值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关系”、“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等问题,分别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上述两大讨论,对于解放思想,清除“左”的影响,端正思想路线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起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宣传,召开了有省社联和各学会负责同志参加的学习《决议》座谈会;编写了学习《决议》的辅导材料和参考资料;协助举办了《决议》宣讲员训练班;组织了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学术讨论会。一些学会还从不同方面加强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例如,通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指导作用,明确了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方向和方法,增加了研究和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责任感,为迎接今年下半年全党学哲学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辛亥革命70周年和鲁迅诞生100周年,先后举办了规模较大的学术讨论会和报告会,撰写了一批学术论文。在纪念鲁迅诞生10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上,除组织“鲁迅与河南”等学术报告外,还分别对鲁迅的思想发展、鲁迅小说、鲁迅杂文等进行了专题讨论,汇编并出版了鲁迅纪念集《学习与纪念》。

各学会还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河南的特点,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诸如:对河南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讨论了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和对青少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问题,并对我省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研究了河南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历史演变,讨论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河南人口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等问题,对我省的计划生育工作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对于银行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问题,召开了8次学术讨论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夏商文化、楚文化、汉画、金属史等进行了考察研究,其中对我省古代球墨铸铁、耐火材料、脱碳钢的研究,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

为了配合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翻译了《黄沙与长沙特考》、《越南民族历史上的几次战略决策》等书,发表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等文章。

总之,在开展学术活动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显着的。据不完全统计,共召开全省性学术讨论会72次,撰写各种专业性学术论文2100多篇,其中在省外报刊发表了170多篇,在本省报刊发表了850多篇;出版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浅谈》、《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谈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谈党的三大作风》、《聊斋志异选讲》、《文学的语言》、《云梦秦简初探》、《中国奴隶社会》、《尚书与古史研究》等书。

(三)交流了学术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宣传与普及工作。

各学会成员曾出席全国性学术讨论会230余次。邀请省内外学者作学术报告79次,累计150多场,听众达17万多人次。1979年底,与省委党校共同举办了中共党史训练班,邀请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的同志讲了16个专题,历时一个多月,听众达800余人。通过参加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和请省内外学者作学术报告,交流了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启迪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推动了我省学术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学术交流的同时,还做了不少宣传、普及工作。出版了《人口理论概说》、《谈谈基本建设》、《中学语文教学法》、《写作知识》等书;举办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广播讲座、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广播讲座、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讲座、人口理论师资训练班、教育科学专题报告会等等。宣传和普及工作的开展,使社会科学更好地为群众所掌握,增强了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

(四)恢复、创办了刊物,编印了论文集

根据需要与可能,我们先后恢复和创办了3个刊物:1980年初恢复了《史学月刊》,已出版9期,发表各类文章185篇;1981年和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创办了《中州学刊》,已出版4期,发表各类文章121篇;编印了不定期内部刊物《社联通讯》,已出5期。此外,还编印了哲学、党史、语言学、档案学等9种学科的论文选集11本,印发了33000册。这些刊物和论文选集,对于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促进社会科学的研究,介绍科研动态和经验,探索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都程度不同地起了有益的作用。

上述情况表明,我们的工作是向上的,前进的。但也要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同整个形势的发展还是很不适应的。我们还没有能够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把科研活动更好地组织起来,计划性和系统性较差,有些研究项目不够落实;缺乏必要的适合学术活动特点的规章制度,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有待进一步建立;学科之间、研究人员之间的配合协作还不够密切,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象还时有出现。

(二)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各学会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概括起来说,感受较深、值得继续坚持和发扬的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从事社会科学钻研的行动指南。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和揭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规律,保证“两个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生产责任制问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我们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原理作指导的,所以才得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述。在史学研究中,正因为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正确分析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才避免或减少了片面性。搞文学研究的同志在研究古典文学、鲁迅作品和当代农村题材的创作等问题时,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指导,因而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因此,搞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对我们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我们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看作一个整体,认真地学习它,研究它,运用它。这是我们每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和动摇的。

(二)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两个文明”建设。在学术研究中,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密切联系这个最大的实际,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向,学术研究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和正在研究的“提高经济效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解决“生财聚财用财之道”等问题;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和正在研究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青少年道德教育”,“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等问题;还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人口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图书档案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问题等等。由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注意了联系实际,因而效果就比较显着。其中有些论文、调查报告、建议和资料,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受到有关实际工作部门的支持和欢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来源于实践,而且只有在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中实践中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否则,理论离开了实际,不回答现实中提出的新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提出的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都需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振作精神,勇于探索,从理论上加以说明,作出科学的回答。正如胡耀邦同志所说,要“背靠马列,面向实际”。

(三)社联和学会的活动,必须注意群众性和学术性

省社联所属各个学会都是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只有时刻注意它的群众性和学术性,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学会的建设和活动都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会理事和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几年来,在省社联仅有几名专职干部,各学会并无专职干部,物质条件也比较差的情况下,其所以能够开展那么多的学术活动,撰写那么多的学术论文完全是广大会员主人翁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一事实足以说明,学会工作必须依靠群众。没有群众的积极性就没有学会的诞生和存在,更没有学会的巩固和发展。我们多数学会的学术活动之所以开展得好。都是因为有一批任劳任怨、热心于学会工作的积极分子。他们在学术活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团结、带动了广大会员群众,使理论研究工作得以蓬勃地开展起来。

我们的各个学会,都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组织起来的学术团体。它的宗旨就是开展社会科学的学习、研究、宣传,组织学术成果和经验的交流,发展社会科学事业,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不能把学会办成一个行政机关。只有充分注意它的学术性,遵循学术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会员的不同特点和志趣,发扬学术讨论的民主作风,并且不断拿出新的成果,互受启发,互受禅益,才能使学会活动富有生气。学术活动开展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它是否能够提出新问题。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问题,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术成果是否为人们所重视,归根结底是看它是否有益于国家、人民和党的事业。

(四)学术活动必须正确地贯彻执行“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艺事业唯一正确的方针。在社会科学领域贯彻“双百”方针,就是自觉运用真理发展的规律、促进真理的发展。为了正确执行这一方针,必须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探索。社会实践是发展的,科学也是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思想要不断地解放,要敢于探索新的领域,大胆研究新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有勇气研究和回答现实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必须发扬学术民主,实行“三不”主义,严格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对于学术性理论性的问题,提倡心平气和的同志式的讨论,允许发表不同观点。你讲你的观点,我讲我的观点,你驳我的观点,我驳你的观点,这是很正常的。各抒已见都是为了探索真理。但是,必须把内部讨论与公开宣传严格地区分开来,按照“科研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办事。

(五)制定统一规划,突出地方特点

毛泽东同志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搞学术研究也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有所遵循,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在制定各学科的研究规划时,既要同全国的研究项目相衔接,又要注意地方的特点,发挥地方的优势,在这几年的学术活动中,我们所以能够出版《鲁迅与河南》、《辛亥革命在河南》、《门石窟艺术》、《河南地震历史资料》等专着,发表《“五四”运动在河南》、《白朗起义和辛亥革命》、《试论辛亥革命前的〈河南〉杂志》等一批学术论文,都是突出河南地方特点,发挥河南优势的结果。

(三)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应该看到,我们是在“四人帮”造成的党风不正,纪律松弛,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作风上问题很多的情况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而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历史条件,则是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内实行搞活经济的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这一斗争,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同志,必须做一个坚定的、清醒的、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向我们提出了“要在全党大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中外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对各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的光荣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今后在发扬已有成绩、坚持已有经验的同时,需要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学术研究

省社联和各学会在继续进行组织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地把工作中心转到学术研究上来。学术研究的总的要求是,各个学科都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入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理论上给以科学的回答,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各学会当前应研究的重点课题大体是:

哲学学会,着重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同时加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研究,继续深入研究逻辑学、北宋哲学史和王船山哲学思想等。

经济学会,根据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着重研究生产责任制、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经济效益、积累与消费、经济结构等问题,同时开展对《资本论》的研究。

人口理论学会,仍应联系我省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的现实,重点研究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后,人口控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等。

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历史,特别是研究这一理论在我国革命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概括,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

法学学会,要针对我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的现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研究,当前,应着重研究经济立法问题。

历史学会,要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开展对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外关系史、夏商历史、秦汉史、宋史及中国近代思想史等的研究。同时,要加强河南地方史的研究。还要对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精神文明及我国的历史遗产开展研究。

党史学会,要以《决议》为指导,民主革命时期以我省的8块革命根据地为重点,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涉及我省的重大事件为重点,进行中共党史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

文学学会,要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于今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0周年前后,举行毛泽东文艺思想学术讨论会。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加强对杜甫白居易等河南籍作家的研究。同时,要加强对河南乡土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

考古学会,为迎接明年在我省举行的全国夏文化讨论会,今年重点研究夏文化和先商文化,争取5年内有新的突破。继续研究楚文化和金属史,争取一两年内出国展出金属史研究成果。

档案学会,要着重总结建国以来我省档案工作的基本经验,探索档案工作的性质与发展规律;研究档案的科学管理,开放历史档案和档案史料的编研问题;普及档案学的基本知识。

教育、语言、财政、金融、会计、基建经济、图书馆、新闻等学会,也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出今后的科研活动计划。

各学会在组织学术活动时,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挥我省优势,抓住我们具有优越研究条件的课题,和对现实影响较大而又比较薄弱的研究项目,组织力量,密切协作,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对有创见的专着和学术论文,要给以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各种类型的学术讨论会,要以小型、专题为主,注重实际效果,不断提高质量。要改进会风,厉行节约。使我省的学术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地向前发展。

为了表彰先进,推动学术研究,今后拟开展优秀着作和论文的评选工作。

(二)大力办好《中州学刊》、《史学月刊》和《社联通讯》

和省社会科学院密切合作,充实编辑力量,改进文风,共同办好《中州学刊》。按照省委宣传部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史学月刊》的领导,继续提高质量,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继续办好《社联通讯》,除刊登学术动态性的稿件外,可适当增加学术论文的篇幅,以便及时交流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使之真正成为广大会员的学术活动园地。

(三)大力做好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工作

每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明确,我们进行各项学术研究的目的,是要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使之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在进行专业研究的同时,决不可忽视宣传普及工作。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才会更有效地发挥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为此,希望各学会和全体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报告会、学术讲座、训练班、编写通俗读物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工农兵群众做好宣传工作,进行普及教育。各学会在安排工作时,都应该把宣传普及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并且要见诸于实际行动,使我省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工作进一步活跃起来。

(四)切实加强社联和学会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

加强社联和学会的自身建设,是搞好学术研究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路线、决议和方针、政策,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既要继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又要着重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不断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有革命战斗精神和好的学风,既要勇于探索,敢为真理冲锋陷阵,敢想、敢说、敢写,对现实中提出的新问题拿出自己的见解,又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谦虚谨慎,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修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要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把全省社会科学界的力量,进一步发动和组织起来,加强团结,密切联系,真正把社联和学会办成“学者之家”、“会员之家”,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推动”的作用。同时,在各学科的学术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人员的作用,又要注意发现人才,积极培养新生力量,不断壮大我们这支队伍。

同志们!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振奋革命精神,树立雄心壮志,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繁荣我省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同志们身体健康!

上一篇:简述 下一篇:中国文书大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