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随州行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湖北行》第141页(5429字)

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为省直辖行政单位,县级市。

随州为列山氏炎帝神农的故里。西周为随国都城。战国时为楚随县治,秦属南阳郡。晋为随郡国。南朝宋时为郡。西魏大统元年(535),升为随州。北周大象二年(580),杨坚进爵为随王;在随地建国,领20郡(次年受周禅,改随为隋,建隋朝)。唐以后为州治,1912年易州为县。1979年城区析出置随州市,市县分治。1983年随县撤并入随州市。

随州地当鄂北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绿林军,唐末王仙芝、黄巢,明末李自成、罗汝才等,均曾激战于此。岳飞曾三克随州,遏制金兵南下。

随州文物古迹极为丰富,初步查明古墓群36处、古遗址75处、革命纪念地60处、重要战场和起义遗址13处、重要会议遗址15处出土重要文物多达一万五千件。曾侯乙墓所在的擂鼓墩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里岗冷皮垭和淅河西花园还有被称为湖北“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此外有明代砖城遗址、神农洞、文峰塔、井、周随大夫季梁墓、楚庄王侵随擂鼓墩、李白游览的紫阳先生塔、赵匡胤青年时旅居的乌龙巷、沈括题咏的汉东楼等。

近年考古发现随州古城轮廓形似编钟,证实“随民喜乐”,把对音乐的爱好与追求融于古城建筑之中。

随州自然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有“万山千泉百洞”之誉。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革命根据地和佛教名山。桐柏山、善光山、鹦鹉山、鸣山、七尖峰、栲栳寺等,均为风景秀丽之地。

随州古有“随侯之珠”(隋珠)着名传说,言大于江中衔珠报随侯治伤之恩故事(见《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庄子·让王》、《战国策·楚策四》、李斯《谏逐客书》和《史记》、《汉书》等均言及。明随州太守王纳言建随珠堂并作《随珠堂记》。唐代李白、韩愈。宋代欧阳修曾巩、沈括,元代刘秉忠等,均有写随州文。每年农历四月,随州举行炎帝神农生辰祭,海外华裔来此寻根者渐多。

随州旅游食宿

晓圣宫酒楼 电话:3228311

通圣宫酒楼 电话:3220892

兴圣宫酒楼 电话:3226206

神农饭店 电话:3222216

曾都宾馆 电话:3222805

大酒店 电话:3232760

皇都大酒店 电话:3222971

嘉州大酒店 电话:3224066

九通大酒店 电话:3225308

银都酒楼 电话:3228020

随州旅游必备电话

随州市旅游局 电话:3225132

随州市交通局 电话:3222269

随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 电话:3222301

随州市港航监督所 电话:3222370

随州旅游交通

随州市交通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随州市汽车客运站 电话:3224832

随州火车站 电话:3223368

擂鼓墩古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楚庄王侵随时擂鼓于此,故名。

位于市西北3公里擂鼓墩,为湖北境内已发现的最大古墓葬群。已探明古墓逾百座,现仅发掘其一、二号墓。

一号墓为战国早期曾国君主曾侯乙墓,墓坑建在墓区北部红色砂砾岩上,东西长20.5米,南北宽165米,总面积300多平方米,深度13米。

墓为竖穴木椁墓。墓内建巨型木椁,周围填充木炭。椁分东、中、西、北四室,室内高3.1-3.5米,均以巨木镶隔。

主棺分内外两层,全为髹漆施彩绘。陪棺共21具,除一棺髹红漆,余皆施彩绘。陪葬人多为青少年女性,陪葬器物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及竹简等,多达7000余件。尤其是一套拥有64件的编钟,设计精巧,铸造瑰丽,演奏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令人叫绝。二号墓也系战国时期曾国古墓,出土36件编钟一套,12件石编磬一套,以及200余件青铜礼器、用器、车马器等珍贵文物。

曾侯乙墓编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擂鼓墩古墓群出土的文物。系战国早期曾国君主曾侯乙墓中的陪葬器物。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今藏湖北省博物馆。

编钟包括甬钟、纽钟等,共64件,出土时仍分三层悬于钟架。所有甬钟和纽钟都有注明音律和音阶的铭文,共2800多字,显示出我国古代乐律学高超水平。钟架呈曲尺型,铜木结构,长11米,高2.73米,黑漆彩绘。其立柱为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双手与头共托木笋,奇妙绝伦。钟架十分牢固虽承全部编钟5000多公斤重量,浸在地下水中两千余年,仍毫无损坏变形。

出土后经检测试音,其音阶准确,音域宽广,音色优美,结构与今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同一音列,其中心音域的3个半八度、12个半音齐备,不但可旋宫转调,而且可演奏现代和声与复调手法的多声部乐曲,令人惊叹不已,实为世界音乐史上之奇迹。

炎帝神农故里

位于市西北厉(一作列、烈)山镇,以厉山为炎帝神农故里,见于唐人李泰《括地志》:“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曰昔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春秋时为厉国。”厉山、水、姜水三面环抱,中间平坦,景色秀丽。

厉山有九岭,由南向北依次为钻断、耕耘、百草、五帝、三皇、葫芦、洞天、登天、寿星山,沿龙脉河排开。三皇山有明代随州知州杨存愚所立“炎帝神农氏遗址”碑。

炎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之一,尝教民稼穑,亲尝百草,亦称神农氏,为我国原始农业、医学的奠基人。

今镇侧厉山“神农洞”,即《括地志》所言之石穴,传为其诞生之地。镇中老街“日中街”、“白午集”,传为古时“日中为市”之市集遗址。

旧时建有神农祠,已废。近年修复和重建神农洞天、神农纪念馆、神农碑刻,另有与炎帝神农遗迹相关的草园、五谷畈等。神农纪念馆陈列有新石器时代石斧、石刀、陶器等出土文物和一百多种有关史籍、历代诗人吟咏炎帝神农丰功伟绩的诗词等。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又名涢山、绿林山。位于随州西南。景区总面积33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290平方公里。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有“楚北天空第一峰”之称。

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林木茂盛,溪涧纵横,溶洞密布,峰峦林立,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温”之说,为避暑胜地。

有96峰、61崖、99泉、42湖泊、53溪流、13瀑布,以及100多溶洞。其中,最大溶洞空心洞被称为“鄂中第一溶洞”;海拔850米的白龙池为“鄂中瑶池”,为华中所罕见。

景区内人文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擂鼓墩古墓群、屈家岭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在景区之内,唐宋时,山中寺庙众多,殿宇巍峨,今尚存灵峰寺(洪山寺),有云中古刹之称,宋人张商英有《随州大洪山灵峰寺记》,宝珠峰西老龙池有北宋仁宗时状元郑獬之塔和墓。

饮食

以包谷、小米、甘薯为主,吃大米较少。爱好喝酒,喜食辣椒、花椒、山胡椒,习惯做腊肉、甜酒,习惯喝凉水,热天待客,首先是一碗凉水冲甜酒。

糖馓,是土家族人民喜爱的珍品,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每当逢年过节,接亲嫁女,看月祝寿,总以糖馓待客。糖馓的做法是:把糯米蒸熟,压成圆饼,然后再用食品色染成各种花纹,经晒干(或烘干)油炸而成。糖馓色彩艳丽,酥松香甜可口,如果用开水冲泡,更是芳香四溢。

糍耙,是带有民族风味的食品。吃法是:用火烤,烤得两面金黄,然后包上点酸菜、酸辣子或者腊肉、蜂糖。糍耙的贮藏也别具一格,一般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以后,待糍粑阴干,用泉水或雪水泡起来,如果勤换水,即使到了炎热的夏季也不会坏。每逢喜庆佳节,糍粑是待客送礼的上品。

土家族风情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本地人”的意思),汉文史籍称为“土丁”、“土人”、“土民”等,解放后统称为土家族。

哭嫁

哭嫁,土家语叫“打坡”,从前,土家姑娘十一二岁便学唱哭嫁歌,出嫁时只会哭不会唱,或唱得不感人,哭得不伤心,都会被人耻笑。迎新那天下午,男方迎亲的队伍到新娘家时,新娘要哭嫁,村寨中相好的姐妹和妇女中长辈们也来新娘家陪新娘哭。

哭嫁实际上是对歌,陪哭者唱的是教新娘怎样为人,祝贺新娘婚后幸福;新娘唱的是对陪哭者表示感谢,表明今后自己为人的决心。

吊脚楼

山区有一种“吊楼”,多建筑在风景秀丽之处。“吊楼”一般多为九柱落地,横梁对穿,楼台悬空,飞檐上翅。独有绕楼的曲廊上,有一排廊柱悬于空中,如楼吊脚,故名。

楼台分上下两层,楼下是全家饮食起居的场所,楼上是卧房。讲究的人家,楼梯转阁而上,屋脊和檐口全用石灰粉饰;栏干雕花,花格窗上嵌着玻璃,工艺精细,刷上朱红油漆,美观大方。

服饰

过去土家族穿的衣料多是自织自染的土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喜好青、蓝色,有的地区多穿麻布。

妇女上穿无领开左襟大褂,滚花边二三道,内有丝质小边,衣服袖子又短又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近处有二三条花边。头发挽髻,戴帽或者用黑布缠头。喜欢戴耳环。有的还戴项圈、手圈、足圈等银饰。富裕人家戴金戒指和胸前挂“牙签”等首饰。穿花鞋。

年轻男子着对襟短衣,扣子很多。老年人穿有领的大襟衣,小孩戴菩萨帽,帽上钉有十八罗汉,中间有一大菩萨。无论男女都脚裹青、蓝或白布裹腿,四季不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