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合肥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安徽行》第17页(8962字)
合肥是包公的故乡。相传包拯为宋仁宗找到了生母李太后,仁宗十分感激,欲将半个庐州赐与包拯。包拯坚决不受,最后要了一段护城河——包河,并在河中广种莲藕。奇怪的是,包河种出的藕竟无丝。故至今民间尚有“包公铁面藕无丝(私)”之说。
包公祠·廉泉亭
风光秀丽的包河香花墩有纪念北宋名臣包拯的“包孝肃公祠”。包拯(999-1062)曾任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尹、枢密副使等职。为官清正,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民称包青天,谥孝肃。祠堂原为包公书院,明弘治六年(1488)改建为祠。建筑为具有徽派风格的封闭式三合院,白墙高耸,松柏夹峙,庄严古朴。主建筑亭堂正中塑有包公古铜色坐像,壁上有清代石刻立像。右侧有碑刻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任官有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清官家训,据说包公子孙严守不怠。
祠堂两厢陈列包氏家谱、包公墨迹、遗物、史料等,1973年出土的包拯墓志铭尤为珍贵。
祠东有一古井,井水清洌。传说贪官污吏饮此水则头痛,故名廉泉。廉泉亭为李鸿章之孙李国衡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有刻石:“昔有太守来谒祠,启石见泉,汲饮,忽头痛,复堙如故。余窃疑之,令人开井汲泉煮茗。先自饮,味寒而香烈,饮皆无异。因而笑谓诸君曰:‘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
交通:乘11路车可达
包公祠·墓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包公祠10元,
包公墓15元
包拯墓
包河南岸的包拯墓与西边的包公祠相互呼应,墓园占地3公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宋嘉祐七年(1062)包拯病逝于河南开封,次年,由开封归葬于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南宋时期,包拯墓室曾被毁,1973年,经过对包拯及其亲属墓群进行清理,出土六块墓志,并且发现了一些遗骨和文物。1987年10月1日于今址建成包拯墓园。包拯已经成为合肥的标志,到合肥来的人,无不希望能拜谒这位千古第一清官的安息之地。
孝肃祠边古树森,
小桥一曲倚城阴。
清溪流出荷花水,
犹是龙图不染心。
——清,宋衡
教弩台
位于淮河路东段,为谯楼式红色墙垣高坛,高约5米,面积3800平方米,古朴宏伟。台距淝水、津水和逍遥津不远,古为战略要地。三国时,大将张辽镇守于此,以遏东吴。曹操曾于此亲自训练弩手五百人,俗称“曹操点将台”。台上有“屋上井”,井口高于台下屋面,井沿留有被井绳磨出的23道深痕,井圈外刻有“晋泰始四年(268)殿中司马夏侯胜造”隶书题记。前有倚空凌云的听松阁。“教弩松荫”为古“庐阳八景“之一。
明教寺位于教弩台上,始建于公元六世纪初的梁武帝时期,名铁佛寺,后圮。唐大历年间(766-779),于此出土一尊高1.8丈的铁佛,代宗下诏建寺,称明教寺。有大雄宝殿、藏经阁、西厢园等建筑,寺内有清制大鼓和铜钟。钟高22米,直径1.52米,四周满铸佛名和花纹。成为江淮地区着名寺庙之一。
交通:乘1路公交车可达逍遥津公园,然后步行可达。
开放时间
6∶30-18∶00
门票:5元
逍遥津
古淝水渡口,有津桥可渡,为三国时古战场遗址。东汉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大将张辽在此以七千人马战胜东吴孙权十万大军,孙权单骑跃过断桥脱险,逍遥桥由此称为“飞骑桥”。《三国演义》有“张辽威震逍遥津”一章演述此事,熟悉三国故事的游人至此可追思张辽的威猛风采。园中逍遥湖小岛上,尚有相传为张辽的衣冠冢,园西塑有提刀跃马的张辽像。还保留着一点与过去历史的联系。
交通:乘11路公交车可达,也可以火车站乘129路小公交车或步行15分钟可达。
逍遥津
开放时间 6∶00-18∶30
门票:5元
城隍庙
位于安庆路西段,为清代庐州府庙,始建于北宋皇,三年(1051)。大殿供城隍,厢房设城隍夫人神位,东西两房塑有十殿阎王,并设阴司刑狱场景。旧时每年春节和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城隍寿诞期,庐州府和合肥县大小官员,善男信女都来此拈香礼拜,戏楼上则上演连台《目莲救母》酬神戏。商贩和游人蜂拥而至,庙街顿成闹市,成为具有徽州地方风格的城隍庙市场,是欣赏地方风俗风情和品尝美食的好机会。
城隍庙内去烧香,
百戏纷陈在两厢。
礼拜回来多买物,
此来彼往挣钱忙。
——清代俗谚
大蜀山
位于市西郊,距市区10公里。《尔雅·释山》“蜀者,独也。因孤峰兀起,无岗阜连属,故名蜀山。”是合肥近郊惟一大山,山间旧有开福寺、龙子冢、龙王庙。五代十国时,邑人杨行密起兵,夺庐州,于大蜀山建行官。现均荡然无存。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绿化造林,大蜀山又成为绿荫覆盖、风景秀丽的森林公园。
吴复墓石刻造像
位于肥东县东北45.8公里的肖圩乡享堂村,造像风格承元启明,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吴复(1327-1383),肥东县人。因辅助朱元璋,以军功封安陆侯。出征云南时,因金疮发死于普定(今贵州安顺),追封黔国公。洪武十九年(1386)葬此。墓区神道中,南北对立着一组由整块花岗石雕成的圆雕石刻,自东向西排列着武士、狮、羊、马(含驭手)、华表各一对。武士像连基础高2.4米,宽1.1米,厚0.9米,顶盔,穿胄束带,着靴,两手拄剑着地,垂目挺立,威严肃穆。刻工采用镂空与浮雕结合,刀法精湛,形象如生。其他如蹲立之狮、跪立之羊、挺立之马,各具神态。
浮槎山
槎,就是筏子,据说山是从海上漂来此地,故称浮槎山,又名浮阇山、浮巢山。位于肥东县店埠镇东20公里处。
主峰原有甘露寺、龙王殿,西麓有福岩寺,相传为南朝天监三年(504)梁武帝第五女在此出家为尼姑而建,初称道林寺,公主号总持大师,卒后葬于寺东,今存遗址。山顶有泉汇于石池,分南北两口,北池为清泉,属肥东:南池为浊泉,属巢县。欧阳修曾作《浮槎山水记》赞其“涓涓可爱”,“饮之而甘”。山色景观秀丽,气候凉爽宜人,是合肥周边山水胜境。
褒禅山
又称花山,位于含山县东北7.5公里处。唐贞观年间(627-649),高僧慧褒禅师因爱其胜,遂“结庐山下,寒署不出”,圆寂后葬于山中,故名。山下有褒禅寺,始建于唐,明永乐中,郑和建殿堂,气势雄伟。藏有玉杵、铁杖、金磬、避尘珠等佛教文物。并有王安石、黄庭坚等题刻。山中有起云峰,欲雨先云,多见于春夏。山西即古昭关口,东为华阳洞口。王安石作游记名篇《游褒禅山记》,山中尚存碑记。
《游褒禅山记》名满天下,是因为王安石借游山探险阐发了做人的道理,他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是王安石游褒禅山的体悟,不知您游过之后,感想如何?
昭关
昭关地处大、小岘山之间,两山夹峙,为南北交通要冲,位于含山县北7.5公里处,据说就是“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的地方,引来不少游人探奇揽胜。
南朝宋、齐、梁、陈进兵寿阳,多次进驻大岘山。南宋名将刘奇曾击破金兵,“复含山县,夺昭关”。昭关南口有相传为伍子胥马蹄所踏的“马蹄泉”。关北有伍子胥卸战袍而逃的“卸甲塘”以及趟马场、古兵营等遗迹。
陋室
安徽有不少地方因文学名篇而扬名天下。和县陋室就是一例,室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于长庆四年(824)任和州刺史时建,并作传世名篇《陋室铭》,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居于清贫而心怀天下,不陨其志向的精神典范,传诵千古。陋室共9间,分主室与偏室。主室凸形,坐北朝南,为清代建筑风格。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碧,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竹,
阅金经,
孔子曰:何陋之有?
——唐,刘禹锡
霸王祠
位于和县乌江镇东南凤凰山上,亦称霸王庙。
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之畔。其首级、四肢被汉将抢而分割,残骸和血衣被就地墓葬,为衣冠冢。项羽为盖世英雄,其悲壮的一生,使后人叹息不已,也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传说,唐初建祠,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有殿房99间半,传说帝王方可建祠百间,项羽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悬有“拔山盖世”匾额,楹联曰:“山襟水带,虎啸龙吟。“祠后有霸王墓。杜牧有《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奈若何—
虞兮虞兮奈若和—
——项羽歌于乌江
汉兵已略地,四周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和歌于乌江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
周瑜·小乔墓
周瑜与其妻小乔的墓均在庐江县内。周瑜墓在县东郊,明正统年间所立墓碑上书“吴名将周公瑾之墓”。周瑜(175-120),字公瑾,庐江人,先后辅佐孙策、孙权,任中郎将、前部大都督。曾大破曹兵于赤壁。建安十五年(210),领兵西征途中,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孙权亲自“迎其丧于芜湖”。后芜湖、舒城、巢县、宿松等地均有周墓,不知其真假。西郊则是小乔墓,与周瑜墓遥遥相对,称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小乔,东汉末庐江人乔玄女,与其姐大乔皆天姿国色,合称二乔。大乔嫁孙策,小乔依周瑜。传说曹操欲取二乔而筑铜雀台。唐诗人杜牧咏赤壁诗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古人重视夫妇合葬,不知为何这两墓却相距如此遥远。明人王召认为是两人都太过优秀,故而不得共处,亦可备一说。
冶父山
庐江县东北10公里处有冶父山,相传铸剑名师欧冶子曾在此为越王勾践铸剑。此山势奇特,一山独立,364座小峰环立周围,犹如父子相依,故名冶父山,山中有铸剑池、龙湫、罗汉坛、百尺岩、袈裟柜、伏虎岩、白佛岩、诸葛岭、白兔岭等名胜。朝辉夕照,霞红烟紫,波光岚气,景色瑰丽。“冶父晴岚”为古庐江八景之一。山间冶父寺、伏虎庵,傍崖依险,穹顶悬空,不见寸木,故又称无梁殿。相传,寺落成之日,法师登坛讲经,有黑虎伏于座下听经,因此僧名伏虎禅师。今寺内供奉明代冶铸的北极大帝铜像,另有北魏石佛10尊,寺右一石洞,传为黑虎听经后栖身处。寺左一方池,水色清碧,传为欧冶子铸剑池。
以上景观如众星环抱,簇拥着合肥地区最美的巢湖风景区。巢湖古称焦湖,位于江淮丘陵中部,地处巢湖市及庐江、肥西、肥东县境内、东西长61公里,南北均宽12公里,面积769平方公里,入湖河流达26条,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南可达芜湖,北可抵庐州,西有大别山屏障,素为兵家所重。元明易代,朱元璋得巢湖水军相助,方得南渡长江。
有关庐江的诗歌与小说
庐江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南北人士来往颇繁,留下了许多文学名篇,中国第一首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所写的刘兰芝与焦促卿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动人诗句就出自这首长诗。到唐代,着名小说家李公佐路过庐江,夜遇二老人逼迫媳妇改嫁,天明后方知是鬼,遂作了《庐江冯媪传》流传天下。
着名景点有姥山、忠庙、四顶山、巢湖半汤等
特产有银鱼、刀鱼、针鱼、螃蟹、白米虾,皆鲜美可口。
姥山
巢湖有一座形如青螺的美丽小岛。传说古时城陷为湖,焦婆母女为救乡亲,淹没湖中,化为姥山、姑山,所穿之鞋化为鞋山,合称“小蓬莱三岛”。姥山面积086平方公里,海拔104米。岛上三山九峰,林木繁茂,花果飘香。有姥山庙与姥山塔。姥山塔,又名文峰塔,取“建塔以昌文风“意。塔初建仅四层,李鸿章捐资续建三层高达51米,作《姥山塔碑记》并刻石。岛上还有两坞,一名南塘,一名北塘。
仙姥来时,
正一望,
千顷翠澜。
旌旗兴乱云俱下,
依约前山。
——宋姜夔
《满江红,咏姥山》
中庙
又名忠妃、圣妃庙,即祭祀焦婆的纪念地。坐落在巢湖北岸凤凰矶上,因位于巢湖市和合肥中间,故名中庙。矶为一红砂砾岩半岛,突兀临流,形如飞凤。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相传当时洪水泛滥,巢州太姥预知天机,登凤凰矶拯救溺水黎民,后人建庙以纪念太姥。殿阁三面临水,楼台高峙,气势巍峨,有“湖天第一胜境”之誉。庙东侧有李鸿章为纪念淮军所建的昭忠祠。
四鼎山
巢湖北岸,店埠镇南有四鼎山,又名四顶山、朝霞山。海拔174米,因四峰突起而得名四顶,又传山有四鼎,系东汉方士魏伯阳在此炼丹所置,故名四鼎山。山上树木葱郁,怪石林立,属古“庐州八景”之一。宋代有朝霞寺,明末又建朝霞书院,为明代学者方自勉隐居授徒处。山顶有天然石池,人称炼丹池。南麓有鹦鹉石,常年滴水不绝。晚唐诗人罗隐称四顶山:“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银屏山
巢湖北岸,中庙侧有银屏山,原名银瓶山,因山有巨石形似银瓶而得名。山高490米,周围九峰环列,称九狮山,古人有“九狮抱银瓶”之说。山中陡壁下有仙人洞,相传古代崔自然、吕洞宾等曾居此修炼成仙。洞景有明暗亮黑之别,亮洞可容千人,中有天台、天窗通天透光。黑洞深邃奇幻,曲折迂回,犹如迷宫。
洞内有清溪蜿蜒,洞外石壁中长有一株野白牡丹花,传说花开朵数可报年景丰稔旱涝,人称仙花。洞外有观花楼,供游人登楼赏花。山上观音台有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隆兴寺。
王乔洞
王乔即周灵王太子王子乔,是中国古代一位鼎鼎大名的仙人,因直言犯谏而被贬为庶人,于此潜心修道成仙,故洞名王乔,在巢湖市北5公里的紫薇山下,又称紫薇洞,是江淮地区惟一的石窟寺观。有唐宋石刻佛像500余尊,每尊高25厘米。佛像或整齐排列,或集聚成群,或端坐参禅,或全掌育经,或手捺猛虎,或脚踏腾龙,姿态各异,极尽变化。还有两尊端坐莲台的大佛像,以及虎、象、狮、马、麒麟等石刻多处。其中一尊观音像,面如满月、眼似青莲,保存完好。
半汤温泉
巢湖市东汤山镇有一特别的泉水,分冷热两股,时分时合,故名半汤。温泉水温常在60℃左右,含有较高的硫酸盐及30多种微量稀有元素,其中每毫升含80-120埃曼氡气,在国内尚属少见。冷泉常为20℃,为重碳酸钙型。泉水对骨骼、神经、消化、循环系统数十种疾病有疗效,矿泥也有较高医疗价值,被古人称为“九福之地”。今为着名温泉疗养胜地。
旅游服务
飞机、火车、汽车、轮船联合售票处:
站前 2657012
明光路 2612586
三孝口 2821196
民航售票处
美菱大道 2886628
机场问询处 3633491
火车站问询处 4232732
火车站售票处
明光路 42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