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五年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民族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大事记1949-1983》第303页(2756字)
1.16 一九五四年,贵州省各地人民政府发放给少数民族地区的无偿农具达三十多万件。 (《新黔日报》55.1.16.①)
1.28 一九五四年,西康省藏族自治区推广新式畜力农具一千一百八十余部. (《西康日报》55.1.28.①)
4.1 广西省的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海拔一千二百公尺的地方,发现了大面积的原始森林。 (《新闻稿》55.4.2.P.8)
4.6 一九五五年,国务院拨给昌都地区的无偿铁质农具费和拨给江孜、日喀则一九五四年受灾农民的春耕生产费共二十五万元。 (《新闻稿》55.4.7.P.3-4)
5.7 乌鲁木齐市郊区新建一座兽医院。 (《新闻稿》55.5.8.P.4)
5.12 农业部派出第一批农业技术人员离京赴西藏,协助西藏发展农业生产。 (《人民日报》55.5.16.②)
5.19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建的允景洪国营农场开始生产。 (《云南日报》55.5.19.③)
水利部组织的首批水文工作人员一行十八人到达拉萨,帮助西藏沿拉萨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和察隅河等地设立七处水文站和水位站。 (《新闻稿》55.5.25.P.5)
6.13 新疆省已建立了十二个牲畜配种站。 (《新闻稿》55.6.14.P.9)
6.14 新疆省综合经济调查队离乌鲁木齐勘察塔里木河。 (《人民日报》55.6.19.②)
6.19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新建两处气象站。 (《新闻稿》55.6.20.P.10)
6.22 云南省人委拨款五十八万多元,无偿帮助山区少数民族改革生产手段。 (《新闻稿》55.6.23.P.7)
6.26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培养大头野绵羊和哈萨克种羊、新疆种羊的混血羊的试验,获初步成功。 (《新闻稿》)55.6.27.P.10)
6.29 贵州省民族杂居的安顺县第一国营农场——山京农场建成。 (《新闻稿》55.6.30.P.9)
7.6 西藏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兴建的四个水文站,开始测报水情。 (《新闻稿》55.7.10.P.7)
7.13 布依族有了第一个女拖拉机手——钱安芬。 (《新闻稿》55.7.14.P.8-9)
8.16 桂西僮(壮)族自治区在武鸣、百色、宜山等地建立了十个新式农具推广站。 (《新闻稿》55.8.17.P.5)
10.1 青海省草原牧场第一条灌渠——金滩渠建成. (《新闻稿》55.10.7.P.6)
10.9 新疆建立了第一个民间兽医诊疗所——奇台县中西民间兽医诊疗所。 (《新疆日报》55.10.9.①)
10.12 内蒙古自治区在察哈尔右翼中旗等地建立了二十三个绵羊配种站. (《新闻稿》55.10.13.P.9)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建设了三个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国营农场。 (《新闻稿》55.10.13.P.9)
10.13 乌鲁木齐市新建的一座现代化兽医院开诊。 (《新闻稿》55.10.16.P.19)
10.26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了国营牧场工作会议,讨论确定今后牧区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光明日报》55.12.2.③)
贵州省人委决定:无偿调拨给少数民族农具六万多件。 (《新闻稿》55.10.27.P.10-11)
11.5 内蒙古有一百八十五个努图克(区)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专业干部达一千二百七十多名。 (《内蒙古日报》55.11.5.①)
11.6 内蒙古阴山南麓引进吐鲁番葡萄试种成功。 (《新闻稿》55.11.7.P.17)
11.8 桂西僮(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的老虎岭水库开工兴建。 (《新华月报》55.12.P.306)
11.9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汉、回、藏、蒙古、土、撒拉等民族农民,共同修建的“团结生产渠”(渠长达六十公里)放水。 (《新闻稿》55.11.10.P.15)
11.13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新建一所气象台。 (《新闻稿》55.11.20.P.18)
11.14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新建了一个国营骆驼场,饲养了七千多峰骆驼。 (《新华月报》55.12.P.308)
11.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和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等地,勘查了四十多万公顷草原,可增放四十多万只绵羊。 (《新闻稿》55.11.25.P.11-12)
11.27 内蒙古大兴安岭世世代代以游猎为生的鄂伦春族猎民,已有一些人在三个新村实行定居生活。 (《新闻稿》55.11.28.P.4)
12.15 云南省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保山等九个专区,勘测了一百六十万亩生荒地。 (《新闻稿》55.12.16.P.8-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勘测了一千多万亩可利用的荒地。 (《新闻稿》55.12.16.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