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地貌学辞典

喀斯特地带性

书籍:地貌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地貌学辞典》第151页(575字)

喀斯特作用营力、过程和形态产物受地球表面太阳能分配所制约,从而呈现出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地带分异,并组成三维地带。这种现象称为喀斯特地带性。

气候是导致喀斯特地带性的主导因素,其中温度、降水及受其影响的水文和生物等自然因素构成溶蚀作用的环境营力和外动力条件。喀斯特地带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或冰缘喀斯特及干旱区(沙漠)喀斯特。垂直喀斯特分带随所处基带而异。总体而言,森林线以上为高山喀斯特。据雅库斯(L.Jakucs)1977年计算的全球溶蚀强度比例,热带占72%,亚热带(地中海型)占12%,温带占9%,冰缘区占6%,干旱区(沙漠)占1%。热带喀斯特以峰林和石林为代表,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均发育。按降水量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又分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喀斯特和热带干草原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以洼地、斗淋、矮锥状喀斯特丘陵为代表,地下喀斯特亦发育。温带喀斯特以干谷和大泉为代表,地下喀斯特较发育,冻裂作用较明显。寒带喀斯特因冻土会阻滞地表水下渗,喀斯特水中CO↓(2)含量较大,使地面发育有小溶沟和浅洼地,永冻层以下可出现洞穴。中国喀斯特地带大体以南岭北麓、秦岭—淮河二线为界,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喀斯特。此外,还有高山与冰缘喀斯特及西北干旱喀斯特等。

上一篇:喀斯特槽谷 下一篇:喀斯特地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