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地貌学辞典

喀斯特地貌

书籍:地貌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地貌学辞典》第152页(531字)

可溶岩经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塌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的各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称为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是亚得里亚海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因19世纪中叶发轫于此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和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易(可)溶岩总面积达5100万km2,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

喀斯特地貌以岩石突露、奇峰林立为特征。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和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与地表和地下密切关联的喀斯特地貌有竖井、落水洞、穿洞、天生桥等。

上一篇:喀斯特地带性 下一篇:地貌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