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地貌学辞典

分水岭

书籍:地貌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地貌学辞典》第78页(682字)

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称为分水岭。

在自然界中,分水岭多是山岭或高原,也可以是微缓起伏的平原或湖泊,甚至有的河流成为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如中国黄河下游(地上河)已成为淮河与海河两水系之间的分水岭的组成部分。

地面上的分水岭按形态可分为对称和不对称分水岭。对称分水岭的分水线位于分水岭中央,两侧斜坡的坡度、长度一致。

不对称分水岭的分水线偏于分水岭的一侧,两侧斜坡不对称。

在自然界中,对称分水岭极为罕见,广泛发育的是不对称分水岭。不对称分水岭的成因主要为:

(1)地质构造和岩性因素。

在年轻的褶皱山区,剥蚀作用还没有完全改变原始的山形,不对称的褶皱两翼必然引起分水岭的不对称。在长期剥蚀区,岩性的差别或断层的影响也常造成分水岭两侧的不对称。在单斜构造地区,单面山形成的分水岭经常是一坡陡、一坡缓。

(2)相邻流域河流基准面位置的高低及其距分水岭的远近。它们直接决定着河流的比降以及河流的侵蚀能力和山坡的剥蚀速度。一般地说,在分水岭与两侧河流基准面距离相等时,河流基准面位置低的一侧的河流侵蚀和山坡剥蚀能力都强于高的一侧,因而低侧山坡较陡,高侧山坡较缓。

同样,在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基准面高度相等时,河流基准面距分水岭近的一侧坡度大,另一侧坡度小。此外,分水岭两侧降水不均也有影响。雨量多的一侧河流流量大,地表径流丰富,河流的侵蚀作用或山坡的剥蚀作用都强于另一侧,因而地形较陡。

上一篇:分流间海湾 下一篇:地貌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