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鬼谷子辞典

蔡邕

书籍:鬼谷子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鬼谷子辞典》第404页(1442字)

【生卒】:132—192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音律家。出身于官宦家庭,少以孝着称。其母患病三年,无论寒暑,邕“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后汉书·蔡邕列传》,以下同此)他博学多才,师事太傅胡广,通音乐、天文、数学、文学、音律、书法。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专权自恣,闻蔡邕善鼓琴,命当地太守立刻将其召入京师。迫不得已,蔡邕出,但行至半路,称疾而返。闲居在家,赏玩古器,不与世人交接,过着隐居的生活。

建宁三年(170),辟司徒桥玄府中,桥玄待之以礼,出补河平长,后召任郎中,校书东观,升任议郎。熹平四年(175),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日磾、议郎张驯、韩说等人联名上奏,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为由,请求订正《六经》文字。灵帝准奏,蔡邕亲笔书写于石碑之上,命工匠雕刻,立于太学门前,史称“熹平石经”。其始立之时,“来观视及摹写者,充斥街巷”,每天的车子多达千辆以上。

蔡邕曾于鸿都门见工匠用帚写字,得到启发,创“飞白书”。

后蔡邕上书言事,要削夺宦官权力,事泄,宦官怒,遂找借口下邕于洛阳狱。遇大赦,得出狱,为躲避宦官的迫害,乃亡命江湖,远迹吴会十二年。邕精通音律。时有吴人烧桐做饭。邕闻烈木之声,知其良木,因而取出,做成一琴,果然音质异常。但此琴尾已烧焦,时人就称它“焦尾琴”。

曾有一次,邻人请他吃酒。到时,有人正在屏后弹琴,邕便在门外细听,忽然叹道:“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以?”遂返。

后主人追问其故,邕具以告,主人莞尔一笑,那个弹琴者也道出真相:“我向鼓琴,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中平六年(189),董卓为司空,辟之,初任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升任尚书,又升巴郡太守。第二年,任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

时董卓宾客、部曲议欲尊董卓为尚父,蔡邕认为时机不成熟,“宜须关东平定,车驾返回旧京,然后议之”。董卓听从了这个建议。

及董卓被杀,“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自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大怒”,收付邕于廷尉,准备治罪。蔡在狱中上书,称自己准备接受刖、黥等酷刑,只求留存一命,以完成正在进行的《汉史》编写工作。朝中大臣也多为他讲情。王允不听众人劝告,说:“昔汉武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邕遂死于狱中,享年61岁,“缙绅诸儒莫不流涕”。

蔡邕着述甚丰,有《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执》等,后人将其合编为《蔡中郎集》。

据文献记载,蔡邕曾赴青溪寻访鬼谷先生,说明他认定有位鬼谷子,并对其学说感兴趣。

上一篇:应劭 下一篇:皇甫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