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选》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317页(1734字)
【着者】:
《诗经》普及选本。
余冠英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初版。《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原称《诗》或《诗三百篇》,汉代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称做《诗经》。《诗经》共收诗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国风”,是周代15个诸侯国的乡土乐曲,大多数是劳动者的歌谣。“雅”即雅乐,是周代统治中心地区的乐曲。“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的舞曲。
本书选收了《诗经》中的名篇佳作106篇,其中《国风》78篇,《小雅》23篇,《大雅》3篇、《周颂》2篇。这些作品能够反映《诗经》的现实主义思想和艺术特色。
应当指出,《诗经》中“风”和“小雅”里的民歌部分,是《诗经》的精华,本书中收入最多,注释较详,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诗,就能把握《诗经》的基本内容和现实主义精神。从总的方面看,《诗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描写劳动群众苦难生活,表达人民不满与反抗的怨歌。如《七月》通过对奴隶们终年辛苦劳动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西周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现实。《硕鼠》把不劳而获的剥削者比作大老鼠,表达了劳动群众对剥削者的仇恨和蔑视。
其它如《黄鸟》、《东方未明》、《君子于役》、《鸨羽》、《伐檀》,有对战争的厌恶,对徭役的怨恨,对不合理分配的不满与反抗,都具有鲜明的倾向和斗争精神。(二)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篇。
这类诗有的描绘了爱情生活的甜蜜,有的表达了对妇女悲惨遭遇的同情,有的歌颂为爱情而进行的勇敢斗争。如《关雎》,描写一个男子对心爱少女的渴望与追求,表达了男女间真诚炽热的恋情。
《静女》描写一对相爱青年幽会城隅的情趣,表现了少男少女爱情的纯真和坚贞。《氓》通过一个善良女子对自己从恋爱、结婚到遭遗弃过程的自述,倾诉了妇女充满泪水的苦难生活。
其它如《将仲子》、《出其东门》、《女曰鸡鸣》等诗,有的表达夫妻生活的和谐与欢悦,有的刻画热恋女子复杂微妙的心理,有的表现失恋的苦闷彷徨,有的诉说妇女对戍边在外丈夫的思念,多方面地展现了人民健康纯洁的爱情生活。(三)指责社会弊端,针砭朝政腐败,暴露统治阶级丑恶本质和荒淫生活的诗篇。
这类诗描写了统治者的恶行劣迹,鞭挞了他们的肮脏灵魂。如《新台》将卫宣公比作癞蛤蟆,揭露了他强娶儿媳淫乱无耻的丑行,表达了人民对他鄙视的感情。
《巷伯》描绘佞臣贼子的谋划失策谗言误国,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的忧患情绪。其它如《正月》、《节南山》等,也都程度不同地反映了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的现实,表达了人们忧时惧乱的心情。
(四)描写劳动生活的诗篇。这些诗大多描绘了人们大规模从事农业、牧业和狩猎等的生产场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面貌。如《良耜》描写了耕地、播种到收割的劳动场景及秋后祭祀谷神的情况,反映了人们的情绪和周朝初期的生产面貌。
《无羊》描写牧人及其放牧生活,展现了当时畜牧业的发达情况,表达了牧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大叔于田》通过对猎人狩猎生活的描绘刻画了猎手剽悍勇猛的形象。《诗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内容丰富多彩,广泛地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500年间的社会面貌和阶级矛盾,真实地记录了人民的现实生活。
《诗经》在艺术上有卓越的成就:(一)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形象鲜明生动。如《氓》以桑树的兴衰比喻爱情的变化,意境深邃,耐人咀嚼。(二)采用隔句用韵和四言句法,形式严整,但并不拘泥,根据需要又富于变化。(三)双声迭字、迭韵的大量运用。双声如“踟蹰”,迭韵如“窈窕”,迭字如“夭夭”等。语言优美、准确,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形象性。
《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基础,表现在《诗经》中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诗经》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也为后来诗歌创作者广泛地学习和采用,以致“风雅比兴”成为“百世楷模”。余冠英说:“我们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的起点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诗经选》作为一本通俗的群众读物,选诗精当,注释简明扼要,每首诗前有简要介绍,注释后附有白话译诗,读来上口,听之顺耳,译文准确流畅,多年来,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古典文学普及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