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分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43页(565字)

是指在文艺创作活动中,创作主体根据某个概括的表象产生出种种大同小异、更为具体的新表象的心理过程。表象分化的心理基础在于:①表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一种类化了的映象;②表象具有可塑性。表象分化有两种类型:①自发的表象分化。比如人无意中想起某一事物的印象,再想想又会浮现第二个、第三个类似的这一事物的形象,是不自觉的,往往不能直接作用于文学艺术创作。②自觉的表象分化。是指对客观事物形成表象之后,能够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在保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同时,构想出类似的新表象。这种表象运动,对于文艺创作者来说很重要,它能使原始表象分化为种种不同的形态,只有运用这种能力,才能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千姿百态。徐悲鸿笔下的,形态万十,个个不同,并非是他胸中有成千上万匹马的稳定表象,而是在他牢固把握了马的基本形貌、主要特征以及熟悉了马的一些姿态后通过表象的分化画出的。在书法艺术中,学习前人而又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其间就有表象分化在起作用。此外,由于表象分化的作用,还可以使舞蹈演员、戏曲演员在熟练掌握基本功后衍化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也可以使音乐中的主题发生变奏。文学创作中刻画人物心理时,表象分化也常常被运用,这种运用总是要参照作者本人的心理活动经验的,所以事实上是自觉表象分化在起作用。

上一篇:表象运动 下一篇:表象深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