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四书辞典》第591页(741字)
①书名。记录孟子言行和对话的书,儒家经典之一。②人名,孟轲(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做过齐宣王的客卿,因主张不被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着书立说。《孟子》一书,正是这一类着述,也有人认为是孟轲死后才由门徒整理成书。孟子以孔子继承者自居,提出“仁政”、“王道”学说,主张“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在此基础上施以儒家的教化;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暴虐的君主可以废黜;他强调贵贱高低,把劳心和劳力截然对立,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观点,认为是“天下之通义也”;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是与生俱来的,人人都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但要“反省内求”、“求其放心”。孟子重视环境、教育的影响。要人注重存心养性,节制欲望,不受物质利益引诱而动其志,失其心。人要在逆境中磨炼,“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的道德修养方法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想通过道德修养,使人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舍生取义”的目的,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孟子推崇周朝的传统制度,主张“率由旧章”、“尊先王之法”,设计制民以产的具体方案“井田制”,体现了他政治上的保守性。孟子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孔子的思想经过他的发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宋代起,孟子获得了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