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
书籍:中外关系史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6:02:28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689页(330字)
佛教寺庙名。
简称“石窟”。源出印度,魏晋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皆依山崖开凿,主要有两种建筑形式:一为毗诃罗(Vihāra)窟,意即寺庙;一为支提(Chaitya)窟,内有塔柱,为僧徒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中国开凿石窟以北魏至唐最盛,唐以后逐渐减少。
各地石窟形制稍有不同,但大都结合中国民族建筑形式建造。窟内多在岩壁雕刻佛像以及佛教故事,石质松软不宜雕刻者则以壁画和塑像代替。
石窟寺的修建与佛教的传播路线有关。中国石窟集中在新疆和河西地区,如克孜尔、库木土拉、柏孜克里克、敦煌、炳灵寺、麦积山。
向东延伸则有云冈和龙门,构成了一条自西向东的传送带。
佛教愈往东,中国的色彩愈浓,说明外来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融合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