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外关系史辞典

“借俄慑倭”政策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85页(619字)

清光绪年间的外交政策。亦称联俄拒日政策。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势日强,亟图向朝鲜、台湾与中国大陆发展。是时慈禧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朝臣则认为俄国可畏而日本则尚稚嫩未壮,均有对俄退让、对日强硬之思想。李鸿章于1880年(光绪六年)上奏《妥筹琉事摺》:“与其多让于倭而倭不能助我以拒俄,则我既失之于倭,而又将失之于俄,何如稍让于俄,而我国因得借俄以慑倭?”1882年,中俄就有关朝鲜巨文岛事件进行交涉,李采取让俄态度,目的即在防止日本侵占朝鲜。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中日同时出兵朝鲜,李亦曾寄望俄国干涉,逼使日本撤军,未果。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势凌人,李更坚定采取联俄抗日政策以挽危局。“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出于俄国主动,更使清廷对俄产生好感。两江总督刘坤一奏称“我乘此时与之相结纳,互为声援,并稍予以便宜,俄必乐于从我”。湖广总督张之洞同年更两度奏请“乘此力以联络,厚其交谊,与之订立密约”。1896年慈禧乃派李鸿章赴俄祝贺俄皇加冕,与俄国订立《中俄密约》,以共同防止日本为借口,允许俄国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并允予其他权益,使沙俄势力伸入东北三省。在《辛丑条约》谈判中,李仍依赖俄国“斡旋”,“协调”和局。《辛丑条约》规定,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一经结束,各国所占中国领土即应归还,而俄国则请清政府同意其控制东三省行政权与驻兵权。所谓“联俄拒日政策”至此完全破产。实乃拒入狼之政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