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外关系史辞典

罗斯福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901页(757字)

美国总统、国际政治家。生于纽约。1933年任美国总统,以后连续3届当选总统。初任总统时,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提出一系列“新政”措施,以克服经济危机。在外交上,提出“睦邻政策”,改善美国和拉丁美洲各国之间的关系。1933年与苏联政府建交。顺应历史潮流,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反对日本侵略中国,坚持不承认伪“满洲国”。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了着名的“防疫演说”,指出孤立和中立不是逃避战祸的办法,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政策,并不指名地谴责了日本侵略者。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政府由不积极支持中国抗战,甚至企图牺牲中国与日妥协的政策,转变为比较积极地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中国运来大批军用物资,派遣军事人员来华与中国军队协同作战,还提议组织中国战区,派史迪威担任中印缅战区的司令官和蒋介石的参谋长。曾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支持中美人民友好交往。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的倡导下,包括美、英、苏、中4国在内的来自6大洲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它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1943年1月,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决定了盟军1943年的作战方针,提出了着名的“无条件投降”的原则。1943年11月,先后参加了中、美、英3国开罗会议和苏、美、英3国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在会议的秘密协定中,背着中国,以把大连港国际化、恢复苏联租用旅顺港及中苏共营中东、南满两条铁路作为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这是大国强权政治的恶劣表现。1945年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着作有《政府——不是政治》(1932年)、《向前看》(1933年)、《论我们的战争》(1934年)等。

上一篇:罗宾臣 下一篇:金登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