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外关系史辞典

儒家思想在国外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575页(1685字)

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学说,已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

中国儒学早在4世纪就由东渡日本的中国人传入,逐步成为日本人政治、道德的指导方针。圣德太子(674-622)制订的《17条宪法》,有明显的儒教影响。

7世纪的大化改新,在法制的政治思想中,也带有鲜明的儒教色彩。《大宝律令》(701年颁布)将儒学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称“明经道”。

“明经道”最优秀的讲师称博士,管原、清原两家成为博士家族,也是儒教教育中心。镰仓幕府(1192-1333)初期,朱子理学传入,取代佛学盛行于思想界。

江户时代(1600-1867)初期,罗山的朱子学成为江户幕府的正学。特别是五代将军纲吉建造了供奉孔子的汤岛圣堂,在促进文运昌盛之后,藩属学校实行全面儒教教育。

1708年佐贺县多久市修建的多久圣庙,已被日本当今政府指定为国宝。

“朱子学”后来与日本神道相融合,已形成为神儒合一的儒家神道。

与“朱子学”相对的重视实践、倡导知行合一的“阳明学”,在日本也有影响,在天保大饥馑(1834-1837)时,信仰阳明学中平等主义思想的幕府官吏,曾掀起暴动,以反对幕府权力。明治维新以后,“阳明学”原已渗入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但不久却被新传入的西方思想所冲淡。

俟明治天皇颁布《幼学纲要》后,儒学又恢复了元气,近年日本出版的《论语年谱》中,收录了日本3000多种研究儒学的书目。亚洲其他国家对儒学的传播与研究也很重视。新加坡从80年代起,就在中小学里进行儒教伦理教育,1983年成立了东亚哲学研究所,把儒学研究纳入国际儒学研究系统之中。

南朝鲜动员了100多名学者经过3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集儒教文化之大成的《儒教大事典》,于1990年出版发行。来西亚教育部长勉励马来西亚知识分子,要用孔孟哲学开拓思想领域。1673年殷泰尔采达首先用拉丁文译了《中庸》出版,书后附了孔子传记,儒学开始传到欧洲;后来,英、法、德、苏、波、捷等国都翻译出版了儒家着作;莱比锡着名汉学家毛来福研究孔子已有20余年,他用德文翻译了《论语》,并组织翻译出版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哲学》专着。美国在70年代以后,随着“世风日下”的社会形势,思想家们出现了企图以儒家思想来“治疗”社会问题的思潮,因而引起了社会上对儒学研究的兴趣,现在美国又成立了“孔孟学会”,美国加州圣荷西市为表达对东方文明的崇敬,建立了中国文化公园,在公园的最高处建有高达30余英尺的孔子铜像;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文化广场上也竖立了16英尺高的孔子铜像。1988年,研究孔子的国际学术会议不断举行。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和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联合在中国曲阜召开“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有12个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参加。同年10月,中华孔子研究所在济宁召开“孔子研究国际会议”。同年11月台湾举行了“国际孔学会议”。1988年10月,中国孔子基金会和联邦德国有关机构在波恩联合发起召开的有关孔子的学术研究会议,吸引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

1989年10月7日至10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发起分别在北京和曲阜举办“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就孔子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瑞士哲学博士胜雅律认为西方人应当从孔子那里学到一些限制那种无度、无限的东西。目前在孔子研究方面,人们更多的注意孔子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问题。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就认为新加坡人太西化,必须发扬儒家思想来抗拒西方颓废思想。英国学者赫尔曼·凯思说过“也许儒家思想在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要比西方文化有价值”。在日本,已经有用儒家思想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稻盛和夫就是运用儒家思想经营企业卓有成效的代表者。

而丰田企业更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管理的传家思想。最近,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后人孔健在日本出版了一本《孔子经营学》,指出以日本为首的亚洲新兴工业国的经济发展,其指导思想就是从儒学中发展来的。

这一提法不仅令日本企业家大为震动,而且在亚洲一些国家也引起反响,南朝鲜很快将此书翻译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