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188页(2954字)

(释文〕 声音不过五种,但五种声音的变化,却能产生出听不胜听的声调来;颜色不过五种,但五种颜色的变化,却能产生出看不胜看的色彩来:味道不过五种,但五种味道的变化,却能产生出尝不胜尝的味道来;作战方式不过奇正两种,但奇正的变化是不可穷尽的,它就象顺着圆环旋转那样,无头无尾,谁能穷尽呢? 五声: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传统时代用它们区分声音的高低,加上变宫、变徵,与现代简谱所用的七音阶大体相同。五色:指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五味:指苦、甜、酸、辣、咸五种味道。战势:这里指作战方式或兵力部署。相生:与“相克”相对应,指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循环:顺着圆环旋转,比喻事物变化无穷。循:沿循、顺着。

〔例1〕 战国时,秦、赵两国军队会战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赵将廉颇坚壁防守,使秦军的攻击屡屡受挫。后来赵孝成王误中秦国的反间计,改派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只能空谈兵法,没有实战经验,因而一反廉颇的做法,向秦军大举进攻。秦将白起运用迂回战术,先在正面诈败后退,把赵军引诱到秦军的营垒附近。同时布置两支奇兵,一支25000人,堵死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有5000名骑兵,把赵军切成两段,并且断绝了赵军的粮道。尔后,白起派轻骑兵出击赵军,迫使赵军就地筑起壁垒坚守,等待救援。赵军被秦军围困达46天,粮尽援绝,暗中残杀相食。赵括只得把赵军分成四队,轮番突围,但终不能得逞。最后,赵括派出精锐的士卒,亲自出搏斗,结果被秦军射死。赵军将士40多万人都投降了秦军,白起将其中年幼的240人放回,剩下的全部活埋了。赵国由此一蹶不振。

〔例2〕 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收编张耳、韩信的军队,屯驻在修武,深挖壕沟,高筑堡垒,与项羽统率的楚军主力部队相对峙;同时派刘贾带领两万名步卒和骑兵数百人,渡过白马津,深入楚地,烧毁当地屯积的粮食,破坏当地的农业生产,使楚军无法得到足够的粮饷。项羽在前线无法彻底打垮汉军,其后方又受到汉军的攻击,往返作战,疲于奔命,不敢与刘邦作持久战,因而与刘邦讲和,划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例3〕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韩遂等人合兵10万,据守潼关,与朝廷相对抗。曹操率军西征,来到潼关下扎营,同马超的部队隔关相峙。曹操表面上对马超急剧施加压力,暗中却派徐晃、朱灵统领步、骑兵4千人,渡过蒲阪渡口,到黄河以西扎营。嗣后,曹操从潼关向北移动,在蒲阪渡过黄河,并且沿河作甬道,向南推进。马超退守渭水流入黄河处。曹操多设疑兵,暗中用船装载士卒进入渭水,修造浮桥,夜里分兵经浮桥到渭水南岸,修筑营垒。马超领兵连夜攻营,被曹军伏兵击败,因而屯驻在渭南,派使者向曹操请和。曹操假装同意,随后离间马超和韩遂的关系,使马超怀疑起韩遂来。曹操见时机成熟,就与马超约定日期,进行会战。结果,马超、韩遂各部在曹军的猛烈打击下,大败而溃散。诸将领问曹操说:“起初,敌军主力据守潼关,渭水以北空虚无备,您不从河东渡河西进,反而屯兵在潼关之下,过后一段时间再北渡黄河,这是为什么?”曹操解释说:“敌军据守潼关,如果我们大军挺进河东,敌军就会分兵把守各处渡口,则我们很难渡河。我故意把重兵集中在潼关,就是想牵制敌军主力,使徐晃、朱灵两位将军能轻易取得西河。然后,我们大军北渡黄河,敌军无法与我们争夺西河的原因,就在于有两位将军已经驻守在那里。我用车辆、树木沿黄河向南修筑甬道,既是为了确保安全,也是向敌军示弱;渡过渭水后修筑营垒,则使敌军骄傲自大。因此,敌军未修营垒,难以相持,被迫请和。我顺从他们的要求,使他们自以为安全而不加防备;同时我们养精蓄锐,一旦发起攻击,就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机变化莫测,不能执着于一种方法。”

〔例4〕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宋、魏交兵。宋将檀道济等率军驰援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北临古黄河,为军事要地),中道遭魏叔孙建、长孙道生等部的阻击,转战寿张(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又同魏安平公乙旗春遭遇。檀道济令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出战,将魏军击败。接着战至高梁亭(确址未详,当在今山东东平县或东阿县境。),斩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直逼历城(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城下。此时,魏将叔孙建等焚烧了宋军粮草。檀道济断了粮草,无以为战,决定南撤。不料恰恰这时一宋军军卒降魏,将宋军中乏粮一事悉告魏军,宋军上下震恐。身处危难之中,檀道济沉着冷静,从容处置:当夜幕降临时,他命士卒以沙代粮,以斗量沙,并高声唱数,装进粮袋。装粮场面如此之大,附近洞若观火。檀道济又让把军中仅有的一些粮食撤在装满沙子的粮袋上,然后从容南撤。追击宋军的魏军在天亮后发现道旁散落的“粮食”,又回想起前夜宋军装粮的场面,便认为宋军南撤有诈,止步观望,并把宋军的降卒作为间谍杀掉。此时宋军饥困不已、诚惶诚恐,但主将檀道济却依然神态自若,他一面部署将士作迎战准备;自己却身着白衣,悠然自得地坐在车上,谈笑风生,徐徐而行。魏军见状,更加狐疑,不敢越雷池一步,眼睁睁看着宋军安全南撤。

〔例5〕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北魏将领党法宗率军两万进抵梁阜陵城(今安徽全椒县境内)下,南梁太守冯道根拥兵戍守。此前,冯道根刚一到任,便率领阜陵军民修城隍、严斥堠,如临大敌。其僚佐不以为然,多有讥笑。冯道根说:“诸君难道不懂得怯防勇战的道理吗?如果敌人兵临城下,又何暇修城!”城防粗竣,魏将党法宗等果然蜂涌而来,众皆失色。冯道根临危不乱,镇定自若。他缓服登城,命打开城门,精选二百骑出城冲阵,东击西撞,以激怒魏军,并杀伤魏军前队数百人。党法宗盛怒之下,又仰望冯道根高坐城楼,笑容可掬、悠闲自得,由此疑虑顿生:此必是冯道根的激将之法,意在诱我入城,中其埋伏。于是急引兵而退。冯道根又派百余精骑突击魏军,同时扬言要邀袭魏军粮道。党法宗正患粮运不继,慌忙引还,阜陵得以脱险。

〔例6〕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隋炀帝杨广携群臣出巡塞北地区,突厥始比可汗率十万骑兵欲袭击隋炀帝车驾,消息走漏,隋炀帝急驰入雁门(雁门郡郡治所,今山西代县),始比可汗率兵围雁门。此时,雁门郡所属四十一城,除雁门和崞县两座城池外,其余均被突厥攻破。雁门城兵民十五万,粮食仅可支二旬,突厥大军压境,突围无望,军民惶恐。杨广急忙下诏各路大军北上勤王。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应募北上,被雁门守将、屯卫将军云定兴所赏识,留身边视事。云定兴向李世民问破敌方略,李世民说:“始比可汗此次倾尽国力突然袭击,邀击皇上,有恃无恐,是因为他认为我援兵不能速至。敌众我寡,难以力胜,必须智取。宜大张旗鼓,白天引旌旗数十里不绝;夜间则钲鼓相应,给敌造成我各路援军已经到来的错觉,始比可汗必然不敢与我争雄,望风而去。”云定兴采纳了李世民的计谋,始比可汗果然为假象所迷惑,围城十余天后,引兵而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