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362页(3986字)

(释文〕 军队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人渡河前来进攻,不要迎击于江河内,而要乘他们一部分已经渡过,另一部分还没有渡过来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人交战,那就不能靠近江河,迎击他们;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选择向阳又较高的地方,切不可在敌人下游驻扎或布阵,这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原则。

远水:指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客:指敌人。

半济:半渡,即一部分已渡过而一部分还没有渡过。附:靠近、贴近。

迎:同“逆”,指相向行动。

〔例1〕 春秋时,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迫使郑国投降。晋景公听楚国出兵攻打郑国,就派荀林父、随会等人率军援救郑国。等晋军来到黄河边上,楚庄王已同郑国签约投降而撤兵南归。晋军为了达到援救郑国的目的,就开始渡河作战。

楚庄王得知晋军已经渡河,上回过头来阻击晋军。郑国迫于楚国威势,也出兵支援楚军。结果,楚军大破晋军于黄河之中,晋军由于争夺渡船,相互残杀,损失惨重。

楚军俘虏了晋将军智,奏凯而还。

〔例2〕 春秋时,晋国阳处父领兵攻打蔡国,楚国子上率军救援,与晋军夹着泜水(今河南中部的沙河)对峙扎营。阳处父派人对子上说:“我听说,有文德的人不肯违犯常理,有武德的人不肯躲避仇敌。您如果想打仗。

那么我就后退30里,您渡河再摆开阵势,早打晚打都听您的命令,不然就放我渡过河去。双方驻兵日久,耗费资财,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就驾上战车,等待着楚军的行动。子上想要渡河,大孙伯说:“不行。晋国人没有信义,乘我们渡过一半而逼近攻击我军,后悔战败,哪里还来得及呢?不如放他们渡河。”子上当下引军后退30里。阳处父得知,就宣布说楚军逃走了,尔后撤兵回国。楚军随之也撤回国了。

〔例3〕 春秋时,宋、楚两国争霸,双方会战于泓水(在今河南柘城)。宋军已经严阵以待,楚军开始渡河,还没有全部渡过。司马子建议宋襄公说:“楚军人多势众,我方力量弱小,趁他们还有一部分正在渡河,应当发起攻击。”襄公说:“不可。君子不乘人之危。”等楚军已渡过河,还没有列好阵势,子鱼再次请求乘机攻击。襄公仍旧说:“不可。君子不攻击未成阵势的军队。”直到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发起攻击。结果,宋军惨遭失败,就连襄公本人,也身负重伤,不久而死。

〔例4〕 东汉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30万人进攻勃海郡,准备与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领步、骑兵2万人迎战,大破黄巾军。

黄巾军丢弃辎重,渡河逃命。公孙瓒等黄巾军渡过一半时,突然发动猛攻,再次大败黄巾军,杀死数万人,河水都被血染成红色,同时俘虏7万多人,车辆、甲胄和财物不计其数。公孙瓒由此威名大震。

〔例5〕 东汉建安七年(202年),袁尚派郭援攻略河东,企图进取关中。

曹操命钟繇率军与之相敌,众将领看到郭援兵势强盛,都想不战而退。钟繇说:“目前袁氏势力强大,郭援这次来攻,与关中豪族暗中勾结,他们所以没有完全背叛朝廷,就在于还顾虑我的威名。如果我们撤退,向郭援示弱,则各地的百姓都会沦为盗贼,即使我想回去,又怎能顺利退走呢?这是未作战而先自败退。依我之见,郭援刚愎好胜,必定看不起我军,如果他渡过汾河来扎营,等他全军渡过一半时,我们发起突袭,就能够取得胜利。

”郭援果然引兵直接渡河,部下纷纷劝阻,都被置之不理。当郭援的部队渡过一半时,钟繇下令全军出击,旋即大获全胜,还临阵杀死了郭援。

〔例6〕 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正月,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浙东地区屡挫官军,攻占象山、剡县,众至数千人。二月,浙东观察使郑祇德派其子将沈君纵、副将张公署、望海镇将李珪等率兵500人开赴剡西攻打义军。

裘甫获悉后,令义军一部在三溪以南设伏;一部于三溪北侧列阵;另一部在溪水上流筑堰,使三溪水面仅可徒涉。两军交锋后,义军佯败后撤,官军大喜,挥军迫击,当官军徒步半济三溪时,上流的义军突然决堰放水,官军猝不及防,几乎全军覆没,沈君纵等三位将领亦阵亡。

〔例7〕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九月,朱全忠兴师讨伐淮南地区的杨行密,其部署为:庞师古率徐、宿、宋、滑之兵七万至清口(即古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清江市西南),攻扬州;葛从周率兖、郓、曹、濮之兵至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攻泰州(今江苏泰州市);自己率中军进至宿州(今安徽宿县),声势浩大,淮南为之震恐。十月,杨行密与朱瑾率军三万于楚州(治所山阳县,即今江苏淮安),命别将张训为前锋,自涟水引兵会战。

庞师古所部在清口列营,有人建议说:“营地污下,不可久处。”庞师古却不以为然,在军中奕棋为乐,以示悠闲。

淮南将朱瑾筑堰淮水,欲决流水淹敌军,有人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庞师古,仍未引起庞师古的重视。十一月,淮南将朱瑾与侯赞率5000名骑兵秘密渡过淮河,打着敌军的旗帜,穿着敌军的服装,直趋其中军。前锋将张训窬栅而入,左右冲杀,庞军怆惶拒战,营栅大乱。此时,淮水滚滚而来,庞军更加惊骇。

杨行密此时亦率大军渡过淮河,与朱瑾等夹击敌军,庞师古部万余人丧生,余众皆溃。

〔例8〕 明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王朱棣部将李远领兵开到河北藁县,与德州偏将葛进的部队遭遇。

当时葛进正带步骑兵万余人乘冰封横渡滹沱河,李远等其部队渡过一半时,发兵攻击,葛进急忙退回对岸。葛进发现李远兵少,将马匹拴在树林中,率步兵来战,李远佯败而退。

葛进来追,李远分兵潜出其后,将其马匹全部解开放掉,然后从正面发起猛攻。

葛进退回欲骑无马,遂大败,被斩4000人。

〔例9〕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七月,济农率鞑靼兵侵犯河北。二十三日,鞑靼兵徒涉桑干河,半渡时天降大雨,明军趁机急击,斩首百余级。

〔例10〕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正月,明军兵分四路攻击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在浑河(辽河支流小辽河)岸边设伏,将突出诸路的杜松军击败,逼使杜松向浑河对岸撤退。在杜松渡河时,努尔哈赤没有极力追击,而是先堵塞河的上游,待杜松渡河一半时,决堵冲垮杜军,然后发起攻击,全歼杜松所部,杜松力战而死。

〔例11〕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正月,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率清兵占领荆州后,明军渡过长江,前来夺城,勒克德浑派尚书觉罗郎球等分兵至长江南岸,待明军回渡至一半时,进行阻击,并乘夜袭破明军大营,斩获甚众。

〔例12〕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六月,太平军金田起义后,为了粉碎清军的围攻,主动撤出江口圩,北上象州中坪。这时,清军都统乌兰泰率军四千进据梁山村,扼中坪西北;向荣率军进据界岭,扼中坪东北;云南昭通镇总兵经文岱等率兵进据寺村,扼中坪西南,形势十分紧张。洪秀全授命石达开担任反围攻的重任。

石达开周密观察中坪四周地形发现,在中坪与梁山村之间相隔一河,如能设伏诱敌过河,半渡而击,则敌首尾不能相顾。于是他首先在河边埋伏重兵,然后派轻兵渡河攻击乌兰泰军,继而佯败,诱敌过河追击。

当敌人半渡时,伏兵四起,乘机猛攻。清军拥挤河中,死伤枕藉,大败而逃。

太平军击杀参将马善宝以下官员15人,马步兵240余人。

〔例13〕 清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李大喜、张宗禹率捻军去苏北敌后打粮,在苏北重镇清江浦(今江苏淮阴)附近与清军夹运河相持。清军渡河攻击,捻军乘其半济时奋勇掩杀,清军败溃。捻军乘胜追击,一举夺得清江浦城,斩杀清廷淮海道员吴葆晋、通判沈鸿、署副将舒祥等,河道总督庚长、漕运总督联英等逃往淮安。

捻军获得大量粮草财宝,满载而归。

〔例14〕 清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石达开率领太平军进至四川金沙江畔,被清军唐友耕等部扼制不能过江,抄小路转移到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安顺场),准备由此渡过大渡河。

当时大渡河水上涨,清军又在石达开军渡至一半时发起攻击,迫使石达开退往松林、小河。清军岭承恩部又乘夜袭破起义军马鞍山营地,切断起义军粮道。

石达开连扑两河都不得渡,军中粮食又尽,只得杀马采树叶而食,在清军唐友耕等部合击下,全军覆没,石达开投降清军后,被解往成都斩首。

〔例15〕 清同治四年(1865年)一月,赖文光在邓州(今河南邓州市)打败清军僧格林沁后,率捻军经嵩县、伊阳(今河南汝阳)再返鲁山,设阵待敌。

二十八日,僧格林沁分兵三路攻击捻军,捻军也佯为发动攻击,引诱清军渡滍水(今沙河),待其半渡时回军猛击,杀得清军大败,僧格林沁也在部将的救援下,侥幸脱出。

〔例16〕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日军攻陷台湾苗栗后,侵略野心更加膨胀,企图南下攻打彰化。

欲攻彰化,必须横渡大甲溪。义军领袖徐骧与黑旗军将领吴彭年经过计议,决定在大甲溪伏击日军。

八月二十二日,日军攻占大甲镇后,遂即结筏横渡大甲溪。当部分日军刚刚渡达南岸,埋伏在南岸的吴彭年突起攻击。

日军猝不及防,仓皇回渡,刚刚渡至中流,隐蔽在北岸竹林中的徐骧又率军冲杀而出。日军腹背受敌,前后不能兼顾,纷纷落水,死伤惨重,余者大败而逃,义军大获全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