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372页(1254字)

(释文〕 在敌人营地,有飞鸟停集的,说明营寨已经空虚;夜间有人惊呼的,说明敌兵心里恐惧;纷扰无秩序的,说明敌将缺少威严;旌旗乱动的,说明敌人阵形混乱;将吏容易动怒的,说明敌军过于困倦。

不重:缺少威严,没有魄力。

〔例1〕 春秋时,晋平公率鲁、宋、卫、郑诸侯,攻打齐国。齐灵公领兵至平阴(今山东平阴)抵抗,但见诸侯联军人多势重,就连夜逃走了。晋大夫师旷告诉晋平公说:“乌鸦的叫声欢乐,齐军大概逃走了?”邢伯告诉中行献子说:“有匹别离的悲叫声,齐军大概逃走了?”叔向也对晋平公说:“平阴城上有乌鸦,齐军大概逃走了。”于是晋平公下令进入平阴,并且出兵追击齐军。

〔例2〕 春秋时,楚令尹子元率领600辆战车,进攻郑国,从郑国远郊的大门进入,直抵郭内大路上的市场。郑国内城的闸门没有放下,楚军将士说着话就退出了郭城。子元以为郑国有人才,而诸侯又来援救郑国,所以在当天晚上就撤走了。

郑国公室本来准备出逃,刺探敌情的人报告说:“楚军的帐篷上集有乌鸦。”郑国人知道楚军已经撤走,也就停止外逃了。

〔例3〕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四路并进,讨伐柔然。军至鹿浑谷(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沃勒吉特东南鄂尔浑河之东),同柔然敕连可汗遭遇,柔然部落顿时扰乱。

太子拓跋晃对魏主说:“敌人不料我大军猝然而至,宜从速进击,攻其无备,必能破贼。”尚书令刘絜谏阻说:“敌营中尘土嚣盛,其众必多,况且出至平地,易被敌围困,宜等大军集结,然后进击。”太子晃说:“尘土嚣盛正说明敌闻我大军猝临,惊扰失措,否则,敌营内怎么会尘土飞扬呢?”拓跋焘犹豫未决,柔然得以远遁。后来魏俘获柔然一候骑,太武帝问及当初两军遭遇时的情状,候骑答道:“柔然不觉官军突然而至,上下惶惧,引众北走,六、七日后,确知已无追兵,方敢徐缓而行。”拓跋焘听后,悔恨不已。

〔例4〕 明思宗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一月,女真兵攻河北高阳,围城三日不下,凌晨准备撤退时,在城下大声喧哗不已,城内明军闻声附和,女真兵由此知道守军已怯,于是留军复攻,终将高阳城攻下。

〔例5〕 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清政府派叶志超统领各路援军去朝鲜战场抗击日寇,聂士成随同前往。聂士成带领军队转移途中在成欢(今朝鲜汉城)南停留,误入敌人的埋伏圈。

因环境生疏,迷失了道路,面临被敌人围歼的危险。将士们惊恐失色,不知所措。在此情况下,聂士成沉着冷静,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他发现前面一个高岗上立着两只鹤,便对大家说:“你们看,那地方落着鹤,一定没有伏兵,我们就从那里突围出去。”将士们士气大振,跟随聂士成从那里冲出,果然没有遇到敌人的伏兵,逃出了险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