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476页(3978字)

(释文〕 所谓“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情报,让我方间谍知道,并且传给敌人,敌人上当受骗后,往往将他们处死。

诳:迷惑、欺骗。传于敌间:一作“传于敌”。

〔例1〕 战国时,西周昌他背叛王室,逃到东周,把西周的秘情都泄露出去。东周王很高兴,西周王则怒不可遏。

冯且告诉西周王说:“我有办法杀掉昌他。”西周王给冯且30斤金。

冯且使人携带30斤金和一封书信送往东周,故意被东周人抓获。东周人打开信一看,上面写道:“昌他知悉:如果事情有希望成功,就请尽力完成任务;如果难以成功,就请赶快设法跑回西周来。为时长久,事情容易泄露,怕性命难保”。东周人把信传送上去,东周王立即杀掉了昌他。

〔例2〕 西汉末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分裂后,展开武装斗争。当时守卫洛阳的更始将领李轶,接受刘秀的劝降,写信给刘秀的部将吴汉,表示愿意保持中立。

后来吴汉攻击另一支更始武装,李轶果然按兵不动,吴汉及时告知刘秀。刘秀答复说:“李轶此人,诡计多端,看不透他心里到底想些什么。你应该把他的信抄给各地将领传阅。

”大家都奇怪刘秀为什么泄露李轶的秘密,却不知刘秀另有深意。

守卫洛阳的更始左大司朱鲔,不久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刺死了李轶。从此,洛阳城中人心猜忌,很多人出城投降。

〔例3〕 西晋时,荆州刺史王澄日夜纵酒,不亲政事,虽身当急务,亦饮酒如常。时值京师危机,王澄率军将赴国难,而大风折其节柱。

恰逢王如寇掠襄阳,王澄前锋到达宜城,遣使至襄阳访山简,途中被王如同党严嶷截获。

严嶷使人佯装从襄阳来,并问道:“襄阳攻克没有?”来人答道:“昨天早上破城,山简已被抓获。

”随后又故意放松对王澄使者的看守,使者借机逃亡,并将襄阳已陷的消息尽告王澄,王澄信以为真,散众而还。

〔例4〕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六月,陈友谅包围南昌两月有余,南昌内外阻绝,粮草不继,形势极为危急。

为了派人向朱元璋送信,守将文正派一名敢死之卒,号称舍命王的部下,到陈友谅的营中诈降,约定次日舍命王出城投降。陈友谅听信其言,次日暂缓攻城。可是到了次日,只见城上旗帜一新,陈友谅等到天黑,也不见城中有一点降意,于是将那名诈降之卒绑到城下杀掉。但给朱元璋送信的人,已经乘着这一天停战的间隙出城走远了。

〔例5〕 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六月,逃居塞北的鞑靼主本雅失里杀害了明使郭骥。明成祖朱棣以此为借口,从山西、山东、辽东等卫所抽调大批步骑进驻边境待命北征。七月三日,命洪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精骑十万,出塞北征。为防丘福大意轻敌,大军出发前,明成祖特意告诫他,要慎重用兵,出塞后尽管一时遇不到敌兵,也要时刻如临大敌一般严加防备,既不要失去战机,也不要轻易攻击敌人,更不要上敌当受骗。

一旦敌兵出现就要用奇兵把它击败,一战不胜,就要等待下次机会,千万慎重为要。大军出塞后,明成祖又连下诏令,反复告诫丘福慎重战事,千万不可听信敌兵容易打败的议论。

八月,丘福率兵由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地区)出塞。他亲率千余骑兵先行,在胪朐河(今蒙古共和国克鲁伦河)一带与鞑靼游兵遭遇,并挥师将其击败,乘胜渡过胪朐河,俘获鞑靼尚书一名。

丘福向其询问鞑靼主本雅失里的去向,这位尚书本是本雅失里派来侦察明军情况的间谍,于是就编造说,本雅失里听说大军从南边来到,已经仓皇出逃,现在离这里不过30里远。丘福不辨真伪,信以为真,决定率先头部队快速出击,追擒本雅失里。诸将都不同意,建议等各路大军会齐后,探明虚实再作决定。丘福固执己见,拒不采纳,反让鞑靼尚书当向导,率部直袭敌营。

本雅失里见丘福已中间谍之计,连战两日都假装战败逃走,引诱丘福孤军深入。丘福仍不觉悟,轻敌思想日益增长,为了生擒本雅失里,严令孤军更加紧追。

右参将李远提醒他不可轻信敌谍之言,现在我们孤军至此,敌人故意显示势弱诱我深入,再往前进肯定不利,并分析道:“现在我们退兵肯定会被敌乘机掩杀,不如连结营寨稳固防守。白天我们可以扬旗擂鼓,出奇兵向敌人挑战;晚上则多点燃火把鸣炮,扩张军势,让敌人摸不清虚实。二日内,我军就会全部赶到,那时全力攻击敌人必定取得胜利,最起码也能保证全军整体而回。

我们尤其要防备设置埋伏,在我们的归路上进行伏击。”左副将军王聪也力劝丘福不可轻敌冒进。丘福仍然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并下令说:“不服从我的命令就要杀头。”说完带领骑兵先出发追敌去了。众将无奈,只好率部跟进。不久,鞑靼人的大部队突然出现,将丘福所率先头部队紧紧围住。

王聪在突围时战死,丘福与部将火真、王忠、李远都被俘而死。丘福所部被歼不久,明朝的后续部队都不战而自溃了。

〔例4〕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正月,明军兵分四路,攻击建州女真。

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击败明军杜松部后,利用所得杜松令箭,派间谍持之去引诱刘綎部前来合战。刘綎见到令箭,心中生疑,说:“杜松和我都是统领一军的主帅,怎么会传令箭给我,你肯定是来骗我的!”间谍回答说:“是我们主帅因为事急,为了取信于你才这样做的。

”刘綎又问:“那他怎么不按事先的约定鸣炮传递为号呢?”间谍解释说:“因为塞外之地烽火台修的不完备,不便于鸣炮。况且此地距离建州(今辽宁朝阳一带)五十里,三里鸣传一炮,不如飞马快捷。”刘綎因此相信。间谍返回后,努尔哈赤急忙鸣炮传号。

刘綎以为杜松已经捷足先登,急忙领兵前进。这时女真兵又打着杜松的旗帜假装前来接应,趁刘綎不加防备而驰入其阵,大败刘綎军,刘綎也战败身死。

〔例5〕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底,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不甘灭亡的明军残部和四川各地地主武装约10万之众盘踞在中江、射洪一带,争夺地盘,割土自立,为此都企图攀附靠山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兼并异己。张献忠利用敌人这种心理,派人假扮早已在成都被大西军处死了的明内江王朱至沂,打入敌人内部。敌人攀附高枝心切,对这个天降的“内江王”顾不得辨真假,争相隆遇,言听计从。就在这位“内江王”与张献忠的里应外合之下,10万官军被兵不血刃地解除了武装。

〔例6〕 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六月,朝廷发兵两路进剿企图分裂祖国的准噶尔蒙古首领噶尔丹策零。噶尔丹策零鉴于清川陕总督岳钟琪所率西路进剿大军守备严密,不易攻取,遂派大、小策零敦多布率军3万人,专攻清内大臣傅尔丹所率之北路军。当其前锋进至博克托岭(在今蒙古共和国吉尔噶朗图以西)后,派间谍到傅尔丹营中伪称投降,诡称:噶尔丹策零连年用兵,力量已经削弱,现在他的前锋部队1000余人就驻扎在博克托,如果派兵前去袭击,一定可以将其击败。傅尔丹信以为真,不听部下劝阻,贸然出兵万人前去袭击。

大、小策零敦多布见傅尔丹上当,遂以部分兵力驱赶牲畜引诱清军,而将主力埋伏在和通泊(在今蒙古共和国吉尔噶朗图以西25里处)的谷地中。当清军进至和通泊谷地时,敌伏兵突起,乘高俯击,万箭齐发,将清军前锋4000人团团包围。

傅尔丹派兵救援不及,噶尔丹策零已全歼清军前锋,并转兵东向,进攻清军大营。傅尔丹急令属下的蒙古兵抵抗,不料科尔沁蒙古兵未战怯敌先逃,满州兵见状,也败退而去,仅剩4000人护卫着傅尔丹和辎重且战且退。西路岳钟琪得到傅尔丹被围消息,知道驰援不及,便派副将军纪成斌西攻乌鲁木齐,企图借此分散噶尔丹策零的兵力,因为噶尔丹策零很快击败北路军后回师救援,未能起到牵制作用。此役,北路清军损失惨重,14名将领战死,士卒死伤甚多,被俘万余人,剩余人马仅两千。

〔例7〕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清军歼灭准噶尔首领达瓦齐后,乾隆帝晋封归附清朝的蒙古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食双俸禄,并确定他九月到热河避暑山庄朝觐。阿睦尔撒纳并非真心归顺清朝,他是在与达瓦齐进行争霸战争失败后,为借清兵之势消灭达瓦齐而不得已才采取归附清朝行动的。现在他见目的已经达到,便有心反悔。八月九日,阿睦尔撒纳自伊犁行至乌隆古河(在今新疆阿勒泰境内),便谎称要暂时回驻地治办行装,由额尔齐斯河从小路逃回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并立即派人去伊犁,煽动各部起兵,公开反叛清朝。

当时,进驻伊犁的清军已经大部撤回,只留定北将军班第、副将军萨拉尔和参赞鄂容安率兵五百驻守,处理善后事宜。在阿睦尔撤纳的煽动下,伊犁地区的喇嘛、宰桑蜂起反清。班第等缺乏准备,力战不支,率部退出伊犁。结果在距伊犁200里外的空吉斯被叛军包围,经过激战,萨拉尔被俘,班第和鄂容安兵败自杀。

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后,乾隆帝以副都统策楞为定西将军,以富德、玉保、达尔觉阿为参赞,兵分两路,于同年十一月自巴里坤西进,玉保部为前锋,新归附的厄鲁特诸台吉皆率所部随征。乾隆二十一年(1756)正月,清军经吐鲁番长驱西进,抵特克勒河(今新疆特克斯河),距阿睦尔撒纳仅一日的路程。阿睦尔撒纳见清军来势迅猛,便派人向清军诈称:阿睦尔撒纳已被台吉诺尔布擒获,马上就派人来进献。

清军前锋玉保信以为真,停止前进,等待献俘,并向策楞报捷。

策楞也不审虚实,立即转报入京。阿睦尔撒纳乘清军停止前进之机,向西逃走。

二月,清军始觉受骗,继续进军伊犁,但为时已晚,阿睦尔撒纳早逃入哈萨克牧地,企图借助哈萨克兵力继续叛乱。此时清军诸将又互相推诿,借口马疲力竭,停兵伊犁不前,以致完全失去了追击阿睦尔撒纳的有利战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