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619页(987字)
中亚古代民族的名称。汉唐迁居中国西北地区的人数不少,因此,也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的名称,原音为Sogdak,东部方言又作Sulek,因此,中国的史书或者又译为粟弋、属繇、修利、窣利、苏哩、速利等等。上古时,粟特人即居住在药杀水(今译锡尔河)、乌浒水(今译阿姆河)之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居民或者从事农业,或者四出经商。粟特商人以敢于冒险、精于经营而闻名,是往返于丝绸之路两端的世界性“掮客”。公元前6-前4世纪,粟特人尚未建立国家,被波斯人所征服,成为阿赫明尼德王朝领土的一部分。公元前4世纪后期,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率兵东征,粟特人的居住区又是马其顿帝国东方殖民地的一部分。1-4世纪,大月氏贵霜王朝统治了粟特地区,强大的贵霜王朝为粟特商人四出经商创造了优越的条件。5-6世纪中叶,粟特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王族不是粟特人,而是匈奴人。据《北史·西域传·粟特国》记载,在北魏击灭北凉时,即439年,粟特国王名叫忽倪,为匈奴,匈奴征服粟特,统治其地,至忽倪已经是第三代了。到了南北朝后期,粟特国又分离为十数个小国,唐朝称之为“粟特九姓胡国”,有时也称为“昭武九姓胡国”。突厥崛起,室点密率西突厥十姓西征,其地又成为西突厥汗国的疆域。显庆二年(657),唐灭西突厥,其地归唐。龙朔二年(662),唐高宗派王名远为特使,在其地设立都督府和羁縻州。此后不久,为大食(阿拉伯帝国)所征服。早在东汉时期,大批粟特商人和佛教徒前来塔里木盆地或前往内地经商和传教。南北朝时期,迁居天山南北和内地的粟特商人更多。粟特商人在突厥和塔里木盆地各国还掌握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在唐朝,粟特商人也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西从疏勒,中经吐鲁番、敦煌、凉州,东至长安、洛阳,处处都有粟特人的经商根据地和居民点。粟特人身高体壮,深目高鼻,髭须浓密,青眼绿瞳,白面赤发,属白种人中的伊兰种。他们曾笃信佛教、祆教、基督教、摩尼教,不但自身有较高的文化,而且善于吸收和传授其他民族的文化。随着他们不断向天山南北和内地经商、移民,大大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他们对新疆的开发和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作出过很大贡献。塔里木盆地的粟特人大多融合于维吾尔族中,内地的粟特人大多融合于汉族中,少数融合于回族和撒拉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