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二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41页(525字)

载明崇祯金圣叹批改贯华堂原本《水浒传》卷一,金人瑞撰。此序表现了金氏思想的另一侧面,他于序中竭力反对称扬水浒英雄为忠义,百般诋毁梁山好汉,对原书宋江受招安结局尤表不满。序二云:“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施耐庵传宋江,而题其书曰《水浒》,恶之至,迸之至(迸,驱除。《礼记·大学》:“进诸四夷。”——编者),不与同中国也。而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忠义之目。呜呼!忠义而在水浒乎哉?……宋江等一百八人,其幼皆豺狼豹之姿也,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比而诛之,则千人亦快、万人亦快者也,如之何而终亦幸免于宋朝之斧锧?”金氏腰斩《水浒》,亦正出于此。对于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用心,金氏于序二中亦加以曲解,云:“耐庵有忧之,于是奋笔作传,题曰《水浒传》,备书其外之权诈,备书其内之凶恶,所以诛前人既死之心者,所以防后人未然之心也。”对于他删削《水浒传》的用意,则云:“削忠义而仍《水浒》者,所以存耐庵之书其事小,所以存耐庵之志其事大。虽在稗官,有当世之忧焉。”所谓“当世之忧”,指对明季社会动荡局面的忧虑。金氏思想中保守、反动的一面,于此亦表露无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