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铎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504页(1054字)

十二卷。沈起凤撰。是一部摹拟《聊斋志异》的小说集。它在清代曾广为流传,并为人们称道。蒋瑞藻在《小说考证》卷七中曾引《青灯轩快谭》的话赞誉道:“《谐铎》一书,《聊斋》以外,罕有匹者。”吴梅(号青崖)在《薲渔四种曲跋》中描述过这部小说集当时流传的情况“以《谐铎》一书最播人口,几妇孺皆知。”与同时代的一些专为消闲遣愁而作的志怪小说相比,《谐铎》的思想内容比较严肃、健康。书名《谐铎》,意在戏笑言谈中给人以警醒、启迪和教育,因而能够风行于世。强烈的教育意识是贯穿《谐铎》全书的最大特点。如卷一的首篇《狐媚》,通过写宁生被狐“择所好而投之”的媚术迷惑,并终于“病瘵死”的故事,揭露了世上献媚者的可憎可恶的本质。卷四的《色戒》、《气戒》、《财戒》及卷十二的《恶客除淫》等篇,针对一些人的好色、负气、贪财的恶行,通过一些传说、轶闻,对世人进行戒劝。又如卷四的《雏伶尽孝》、《丐妇殉节》、《侠女教忠》、《营卒守义》四篇,作者颂扬的这些忠、孝、节、义楷模都是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物,孝子是年仅十几岁的雏伶;替夫报仇,守节殉节的节妇是乞丐的妻子;教人尽忠的侠女是青楼女子;始终不嫌弃贫穷老丑未婚妻的义士是当年的营卒。

《谐铎》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比较鲜明的人民性。书中,专门对贪官污吏进行揭露、讽刺、批判的故事有好几篇,且构思奇幻,语言犀利,表现了作者的深恶痛绝之情。

《谐铎》全书一百多篇作品中,虽然不少作品的思想内容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民主倾向,但整个小说集的思想并没有超越封建伦理范围。又因为作者是以说教为目的去组织故事的,有时难免使作品流于概念化。书中表现的因果报应迷信思想和秽亵描写,虽是当时流行的思想和文坛风气,但也是作者思想中落后面的具体反映。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其为“而意过俳,文亦纤仄。”

常见的《谐铎》版本有乾隆壬子刊巾箱本、同治五年(1866年)刊本、光绪十七年(1891年)上海广百宋斋铅印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上海书局石印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上海文蔚书局石印本、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锦文堂书店石印本,1922年上海会文堂铅印本、1930年上海大中书局铅印本、1932年上海新文化出版社铅印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花近楼丛书本,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等十余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