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908页(675字)

晚清人情世态小说。署南支那老骥氏(仰禹)编。10回,前有一楔子。初载于《小说林》,文盛堂书局本,有上海冷眼人评点,题“丙子五板”。1984年编入《晚清小说大系》,广雅书局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书写四个不同的家庭对子女不同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不同后果。浙江知府符慈仁有玉佛、玉芝一双儿女,由于夫人轻信奶妈之言,而宠爱玉佛,厌弃玉芝,并不惜将玉芝说与王举人之子王英作童养媳。王举人虽家境寒微,但却很有才学,对王英教育颇严,使他少年成才,于词文章、算学外语无不精通。王举人对玉芝以女弟子相待,授之以国文算学,使她成了一名有学识的女子,与王英结为美满婚姻。其弟玉佛受到父母的百般溺爱,至八岁始读书,渐长既嫖且赌。都御史沈清,为官清正,其妻吸烟成癖,不理家政,由表弟沈和为媒,将女儿许与玉佛,因作嫁妆,几乎将家资荡尽。符慈仁为儿子婚姻不惜金银,但婚后不久,玉佛即因嫖赌无度,染病身亡。沈和亦因病故去,留下二子,荒嬉无度。此时王英已钦赐翰林,入京殿试。沈清知王英无心为官,欲回乡办学,开发民智,便劝王英肩承王、符两姓,续招为婿。王英回里后,在符慈仁、沈和妻的资助下,与玉芝办起了男女两个学堂,使沈清之女、沈和二子都入学就读。后沈清亦辞官回乡,与他们一起改良乡风民俗,使得合境安乐。学堂中弟子,男的都成了立宪政体的名士,女的都成了家庭教育的巨擘。皇帝亲书匾额予以嘉奖。作品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青少年的毒害,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治国树人之本。作者以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教育的重要性,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