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学的建立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90页(1059字)
11~13世纪,欧洲在教会的控制下,步入和平繁荣时期。在人口众多的城市中,教会附设学校,宣扬神学,训练年轻人,吸引了不少学者和学生。学者和学生们渐渐组成行会和集团,形成大学雏形。当时,法国巴黎城里的三所学校: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圣热纳维埃夫教会学校、圣维克托教会学校逐步发展起来,吸引了欧洲各地着名的教士前来讲学。12世纪初,唯实论者威廉(Willian,约1100~1154)主持校务。唯名论者阿伯拉尔(Abelard,约1079~1142)从1108~1139年之间,多次来巴黎讲学。阿伯拉尔博学多识,提倡神性与理性兼重,敢于怀疑神学定论,并且能言善辩,在学生中博得支持,先后战胜论敌洛色林和威廉,宣扬了他的神学辩证法。前来讲学和求学的人越来越多,1170~1180年,在上述学校的基础上,草创了巴黎大学。最初,神学在巴黎大学最受重视,所有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士或准备从事教会工作的人。但随着巴黎城内擅长文学、法律、医学的人开业招生,各自以文、法、医三项专业为中心形成新的师生团体,巴黎大学吸收了这些新团体。巴黎大学成立后,巧妙地利用教会与世俗政权的矛盾,得到许多特权,学校日益发展壮大。当巴黎市民骚扰大学时,巴黎大学求助于法王路易七世的保护,并于1180年得到路易七世的认可。当法王菲力浦·奥古斯都干涉大学内政时,巴黎大学争取到教会支持,1198年教皇西勒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权。1200年,巴黎大学增设教会法和医学,得到菲力浦·奥古斯都的完全承认。1231年,罗马教皇颁发谕令,肯定大学的自决权。从1259年起,文学院院长被罗马教皇确认为巴黎大学的校长,学者和学生的群众团体在组织和职能方面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一系列法令,巴黎大学拥有特权和豁免权,从而在教会、政府、社会三方面都树立了一定权威。巴黎大学颇负盛名,吸引各地青年前来求学,不少人纷纷捐资兴建房舍供学生居住。1257年,法国国王的忏悔师索邦(Sorbon)为在巴黎大学学习神学的贫困学生修建房舍,因此人们将此房舍叫做“索邦”。在巴黎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学生聚居地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场所,被称为学院。“索邦”后来成为巴黎大学神学院所在地,“索邦”一词成为巴黎大学的代名、词。巴黎大学最盛时,学生曾达5万人,分别就读于神、法、医、文4个学院。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大学曾一度被撤消。19世纪末恢复。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后,巴黎大学“裂变”为13所相互独立的大学。目前,巴黎第四大学校址即原巴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