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统一运动
书籍:世界教育大事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517页(584字)
民国以前,各类学校的教科书大半是“四书”、“五经”。民国以后,虽然废止读经课程,但是所有教科书仍旧一律使用文言文。新文化运动时期,由于提倡平民的、写实的、通俗的新文学,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白话文新文学作品,为学校提供了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国语统一运动在“五四”前即有酝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发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迅速发展,并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
1916年,蔡元培、黎锦熙等发起成立国语研究会,主张“言文一致”、“国语统一”。1917年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向教育部提出,“请定国语标准并推行注音字母以期语言统一案”。1918年7月,南京高师设国语讲习科,利用暑假培训苏、皖、浙3省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同年11月23日公布了1913年制定的注音字母表,12月28日公布《国语统一筹备会规程》,以筹备国语统一及推行方法为宗旨。此时,北京、江苏等地已经自编国语读本,使用国语教材。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式教科书”也用了一些白话文。1920年1月,教育部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4月又规定,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采用语体文。此后,大、中、小学各科逐渐采用语体文。白话文教材的普遍使用,对普及教育、普及文化科学知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