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非斯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21页(1419字)

【生卒】: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

【介绍】:

在古希腊伊奥尼亚地区爱非斯城邦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然哲学流派,是伊奥尼亚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

爱非斯地处小亚细亚沿海欧亚大商道的西端,公元前6世纪以后,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相当发达。爱非斯成为伊奥尼亚地区一个重要的希腊奴隶制城邦。

赫拉克利特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又独立思考,十分注重吸取和发挥米利都学派和南意大利学派的研究成果。希腊和波斯、城邦奴隶主内部民主派和贵族派的对立和斗争,尤其促使他深入地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辩证法。只有残篇留世。

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赫拉克利特把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规律性范畴,进一步论证了客观存在的不断运动的本原范畴,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米利都学派最早提出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本原范畴,并且为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最初发展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恩格斯语)但是,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也存在缺陷。第一,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直观的感性经验,并没有完全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第二,关于活火是世界本原的看法,带有极为浓厚的循环论的色彩,强调的只是简单的否定而不是辩证的扬弃。第三,他的无神论思想并不是彻底的,宿命论观点时时有所显露。

赫拉克利特的种种失误在他的学生克拉底鲁那里,更加明朗、集中、系统地展现出来。克拉底鲁完全否认相对静止或形式同一的现实性,把辩证法推向相对主义的极端。他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水不断地流动,从一条河流变成另一条河流,人踏进这一条河流,同时也就踏进了另一条河流。据说,克拉底鲁拒绝用语言来表述事物。在他看来,事物是变化的,而语词是稳定的,一句话刚刚脱口而出,语词所表述的事物已经发生变化而与原来的面目全非。所以,人们至多只能移动手指加以暗示,其余的一切都是没有用的。

极有意思的是,赫拉克利特尤其是克拉底鲁的循环论却启发了柏拉图的独特思考。在感性现象的变幻和理性本质的稳定的对立中,柏拉图创造性地提出了理念实体论。柏拉图认为,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性质对立的世界,一个是事物存在的世界,一个是理念实体的世界。前者是变化无常的可感世界,后者是永恒稳定的可知世界。理念世界先于并且决定事物世界,而事物世界只是摹仿理念世界的复本和影像。赫拉克利特的研究成果在柏拉图那里走向了另一面。

爱非斯学派内在的深刻矛盾,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方向上,对希腊哲学和整个欧洲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