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勃罗留波夫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66页(1235字)

【生卒】:1836—1861年

【介绍】:

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文艺批评家。出生在高尔基城一个牧师的家庭,中学时代受《祖国纪事》和《同时代人》杂志的影响,反对农奴制和沙皇制度。1853年入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历史哲学系,阅读和研究别林斯基、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着作,逐步形成自己革命民主主义的世界观。1856年在《同时代人》杂志上发表第一篇文章,立即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1857年主持该杂志文艺批评部,与车尔尼雪夫斯基共同领导了该杂志。1859年主持讽刺性杂志《哨笛》,为反对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的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1860年因病到外国疗养,但因病情已无法挽救,于1861年逝世。

杜勃罗留波夫在哲学上继承别林斯基、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唯物主义传统,同宗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认为,我们的感觉(即自我)是受外界物质世界(即非我)的作用而引起的。“我们所以能够意识到事物的存在,只是因为事物对我们起着作用”;物质世界有自己的规律性,企图在自然界中寻求“灵魂”、“以太”,这是中世纪炼金术士干的事。他还驳斥二元论把世界和人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种本源,主张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统一的、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的不同状态,精神就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结果。杜勃罗留波夫也反对不可知论和怀疑论企图局限人的理性能力,他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可以由现象而到本质。他还把辩证发展的思想同形而上学的不变原则对立起来,他提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有其历史暂时性,人们的思想是发展变化的。

杜勃罗留波夫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基本上还是持唯心主义的解释。与自由主义者相反,他认为用任何“由上面来的”治标办法,都不能使俄国摆脱农奴制的落后状态,而只有“人民生活的独立作用”,即民主革命,才能把国家引向根本的社会改造道路。他谴责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幻想通过农民革命,使俄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但他也不排除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可能性,他认为这只是“第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应该继续前进。他极力从理论上论证自己的民主主义和社会改造纲领,但他却迷信人类的天性,常常离开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把抽象的人类“习惯力”和“改善欲”摆到第一位。他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决定一切历史事件的主要力量,不只一次地驳斥那种把人民看作是因循苟安和停滞不前的氓群的见解,但他反过来否认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说什么个人自身没有任何意义,这也是错误的。

主要着作有:《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黑暗王国》、《关于概念的真理性或人类知识的可靠性》、《人的机体发育与智力活动、精神活动的关系》、《经验心理学的根据》、《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等。

上一篇:犊子部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