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勒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81页(1250字)

【生卒】:1874—1945年

【介绍】:

德国哲学家与哲学史家、新康德主义堡学派后期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当时德国布累斯劳一个犹太富商家庭。就读于柏林、莱比锡、海德堡、马堡等大学,受柯亨思想影响很深。曾在柏林、汉堡大学任教。1930年到1933年任汉堡大学校长,此间创立了“文化哲学体系”。1933年为抗议希特勒而离开德国,先后任教于英国津大学、瑞典哥特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45年于纽约去世。

卡西勒一生着述浩繁,多达120余种。主要贡献是其文化哲学思想,对哲学史也有杰出贡献。他关于科学哲学的着作具有实证主义倾向,得到逻辑经验论者石里克等的赞赏。在语言哲学和符号美学方面他都堪称先驱。

卡西勒前后期的研究方向有明显变化,前期侧重于纯概念、原理的逻辑论证,后期则主要从哲学与文化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他继承了康德的先验原则,并进而把这一原则的应用从认识论扩展到包括情感和想象在内的整个人类精神活动领域。他认为,符号功能是人类意识的基本功能,各种表达人类文化现象的符号形式的生成史,就是一部人类精神成长的史。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然而他没有看到人的符号功能、符号活动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反而认为构造符号是人的先验能力。世界是人用自己创造的符号构成的,科学的符号构成科学认识的世界,神话形象构成神话和宗教的世界,日常语言文字构成常识的世界,艺术表现符号构成审美的世界。这样,一切文化现象都被看成精神的虚构,“知识也成了一种虚构——一种由于有用而受到欢迎的虚构”,“概念并不能给我们事物的真止面貌,倒是让我们看到思想木身的形式。”可见,卡西勒符号形式的哲学在认识论上并未超出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论。

尽管卡西勒被视为马堡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他的观点与柯亨等人已有明显不同。逻辑经验论者卡尔纳普甚至认为他的思想“不是正统的新康德主义,更多地是受到了晚近以来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主要着作有:《近代哲学和科学中的认识问题》(三卷,Erkcnntnisproblem in der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 der ncueren Zeit,1906,1907,1920)、《符号形式的哲学》(三卷,Philosophie der symbolischen Formen 1923,1925,1929)、《启蒙运动的哲学》(Die Philosophie der Aufkürung,1932)、《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An Essay on Man: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194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