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语言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08页(1146字)
分析哲学中的一个派别。主张借助数理逻辑的符号系统创造出一套理想的人工语言,使每一个符号都有一个确切的含义,每一个句子都严格按照规则建立起来,从而揭示句子的真实的逻辑形式。
人工语言学派认为,日常语言是模糊不清的,其表面的语法形式往往跟它们的真实的逻辑形式不一致,因此容易引起含混和歧义。很多哲学问题的争论就是由于使用日常语言造成的。
人工语言哲学最早为弗雷格所提倡,罗素和怀特海合着的《数学原理》被公认为是人工语言哲学的典范着作。在这部着作中,罗素制定了一系列符号,构设了一个完全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继弗雷格之后,完成了逻辑演算定型化的工作。这实际上就是一套人工语言系统。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和维也纳小组的主要成员大都持人工语言哲学观点。
卡尔纳普在制定人工语言的工作方面作了重要的工作。他曾设想过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按照个人的经验来选择最基本的词汇,这种语言理论被称为“现象主义的语言理论”。第二种方案是按照公共的经验来选择最基本的词汇,这种语言理论被称为“物理主义的语言理论”。
现象主义的语言理论注重个人的直接经验,注重描述直接给予的经验或现象,因而认为是无需证明,可以作为科学中其他一切陈述的基础的陈述,如“这里”、“这个”、“现在”、“较大”、“最好”等等,都是以自己的印象为准的。但是后来卡尔纳普发现,在科学中有些词汇不是由指称直接经验的词汇构成的,如有关倾向性的概念,有关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概念,因为它们是观察不到的。他还发现,个人的直接经验,无法与别人交流,缺乏公共性;个人的直接经验具有表面性,因为感觉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作为科学体系的基础是不稳固的。于是他提出第二套方案来代替。
物理主义的语言理论是指把物理语言作为统一的科学的语言,它把物理量值的词汇作为最基本的词汇,通过它定义一切其他词汇,或者说其他一切科学中使用的语言、概念都翻译成物理语言。这似乎就解决了语言的公共性问题,但是这种翻译不仅牵强附会,而且也是对物理运动形式普遍性的歪曲理解。
无论现象主义的语言系统还是物理主义的语言系统都有一个选择问题,卡尔纳普认为这要由“容忍原则”来决定。
人工语言学派同日常语言学派是分析哲学中的两派,但他们都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都想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来消除哲学中的争论,这显然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