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政治体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10页(1051字)

法国实证主义者孔德的主要着作之一,最初以《社会改组所需的科学方案》(Plan des travaux scientifiqaes nècessaire pour rèorganiser la sociètè)为题,发表在圣西门1822年出版的小册子《论社会契约》上。后来,稍加修改,又以《实证政治体系》为题,作为圣西门《实业家问答》的第三册于1824年重版。圣西门曾为它作序,指出它没有说清实证政治体系的普遍性,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但这部书仍是至今实证主义者所发表的讨论一般政治的最好着作。

这部着作中所谓的政治学或政治科学,实际上是孔德后来所称的社会学。分为“前言”、“导论”、“通论”三个部分。它首先指出,在现实的社会改组中,应该发挥两种同样重要的脑力劳动的作用,一种脑力劳动需要运用科学能力,以重建一般学说为目的;另一种脑力劳动应当让文学和美术的能力发挥作用,以改进人们的情感为己任。在所要建立的政治体系中,精神权力将由学者掌握,而世俗权力则属于实业界的首领,而在当今社会中,最迫切需要的是理论研究,只有学者阶级能够担当社会改组的理论工作,除此以外再无其他选择,因为这个阶级拥有精神统治的能力和权威。

孔德从实证哲学的三个阶段论出发,指出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也同样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神学和军事时代;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和法学家时代;第三阶段是科学和实业时代。任何一门科学的神学状态和形而上学状态,都以想象超过观察为其共同特点。实证政治是经研究发现的,而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政治则是凭空捏造的。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政治,是根据自诩能够创造出最好的社会体系的绝对条件,空想出符合文明的现状的社会体系的。实证政治只是把这种体系作为文明发展的结果,通过观察而确定的。由此观点出发,孔德批判了神学和形而上学政治学,把社会组织的改善看成是回到原始的极不完善的文明状态,并点名批评了卢梭。

孔德指出实证政治学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社会组织与文明的状态有密切联系,并且取决于文明状况;第二,文明的发展是有以事物的本性为基础的固定规律可循的。社会政治体系的一切变形,几乎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科学要素和实业要素所引起的社会日益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社会组织是在不符合文明状态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则文明最后总要推翻这个社会组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