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意志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83页(1993字)

又称“意志主义”。

主张意志高于理性,并且是宇宙的本质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世纪时邓斯·司各脱,17世纪时法国哲学家帕斯卡的主张均属唯意志主义。

康德认为实践理性优于纯粹理性也有此倾向,此后以标榜自我为意志的费希特则更明显属于这种体系。但这里所指的唯意志主义是专指19世纪20年代产生于德国、50年代后在德、法、英和北欧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浅薄的唯心主义流派。

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叔本华、尼采和哈特曼,此外英国的卡莱尔、法国的居约和丹麦的克尔凯郭尔等也持这派观点。

唯意志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歪曲意志的性质,将其作用夸大为世界的本源和动力。

19世纪初,德国的资产阶级力量还很薄弱,他们虽然对封建势力怀着不满情绪,但由于本身的软弱和畏惧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其中一小部分人更甘心向封建势力屈服,企图在容克地主和士兵的刺刀保护下苟且偷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具有悲观主义色彩的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

叔本华在1819年发表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建立了生命意志论体系。首先,他从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出发,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作是以主体为条件,并为主体而存在的,而主体却不为任何事物所认识。其次,他用主观意志取代康德的自在之物,摈弃其中唯物主义的因素,提出“世界是我的意志”。他把“表象”看作是世界的现象,把“意志”看作是世界的本质,并借用柏拉图的理念论,把“意志”的客体化分为许多级别,从而构成意志-理论-事物的哲学体系。

第三,他把理性看作是为意志服务的工具,抬高直观为一切真理的源泉,并引进神秘的艺术观审法作为认识理念的方法。第四,他把人生看作意志,是为欲求所支配的,而欲求永远得不到满足,因此,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为解脱人生的痛苦只有杜绝生命之源、毁灭人类。

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悲观主义很浓,在整个德国资产阶级尚有一丝革命勇气时,并不受欢迎。

他的着作出版后,学术界几乎无人问津,他的讲课听众寥寥,他的抱负也鲜为人知。

但经过1848年革命失败,德国资产阶级受到官僚封建反革命势力苛待,变得已经没有一点政治意志;消沉、懊恼情绪笼罩一切,这时在全德国掀起了崇拜叔本华的热潮。

到了19世纪后半期,德国通过“普鲁士式的道路”,由容克地主经济转为资本主义经济,并很快以“容克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出现于世界,这时,出现了积极行动的哲学,这就是尼采权力意志论。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形成于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1883年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对他的理论作了全面的阐述,尼采死后出版的《权力意志》中作了系统的总结。尼采继承叔本华的基本观点,同样把意志看作是世界的本源,但他认为生命意志是低级的,权力意志才是生命的本质。在生物界中权力意志表现为生存竞争,在人类社会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数量和质量的权力意志,上等人的权力意志量多质高,下等人的权力意志量少质低。

尼采同叔本华一样,反对理性和辩证法。

他说,什么精神、理性、思维等都是无用的虚构,真理也是意志为了自己的某种目的任意创造的;世界充满偶然性,无规可循,辩证法排斥高贵的人。

尼采把权力意志看作是衡量道德的标准,认为权力意志决定善恶的观念。

他说,真正的美德只有少数有权的贵族才具有,他们对外侵略、践踏异己、欺凌弱者不但不是恶,而且是最大的善。

尼采还针对当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提出“超人”的哲学,鼓吹为了制止“庸碌之辈”“图谋当主人”,上等人要向群众宣战。

所谓“超人”,即权力意志达到顶峰之人,他是一切下等人的“天然”的统治者,他是拯救人类免于永恒轮回带来的退化、堕落的“天才”。下等人,也就是人民群众要绝对服从“超人”,不得违抗他的意志,因为只有听任超人任意宰割,自己才能得救。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反映了资产阶级转向反动之后,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被认为是“国家社会主义”之类法西斯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唯意志主义所宣扬的一套观点是由历史上已经过时的流派那些观点,即柏拉图的理念论、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康德的先验论等杂凑而成的。

但是唯意志主义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有很深影响,许多流派程度不同的接受它的某些观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