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61页(341字)

官署名。掌医药,主要为宫廷服务。周代有医师之官,掌医之政令,为众医之长。秦代,两汉有太医令、丞,亦主医药。汉代初属太常,后属少府。魏因之。西晋属宗正,东晋属门下省,南朝隶于侍中。北魏置太医博士、助教,北齐复称太医令、丞,北周置太医下大夫。隋代置太医署,设太医署令二人。唐代承隋制。宋代改称太医局,置丞、教授,有九科医生三百人。另有御药院,掌按验秘方,和剂药品以进御及供奉禁中之用。金代始称太医院,置提点为长官,为宣徽院所属。元代太医院为独立机构,置提点院使、副使等官。明、清两代沿置,设院使、院判、御医、吏目等职;分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针灸、疮疡等若干科,医官、医生、医士各专一科。清代于太医院设教习厅,以培养宫廷医务人员。

分享到: